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如图如示,若将稀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 (1) 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进口→→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共有种。
  2. (2) 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层。

 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乙烯(C2H4是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若用22克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则理论上能转化得到乙烯多少克?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水资源不会短缺 B . 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 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D . 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生活用水一定是软水
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X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Y饱和溶液中Y的质量分数 B . 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X比Y的多 C . 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X溶液有晶体析出,Y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D . 升高X饱和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下列气体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B . 氢气用于火箭高能燃料 C . 氩气用于填充霓虹灯 D . 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原料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Ba(OH)2 C . ZnSO4 D . CuO
区分是利用物质形式的不同对物质区分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分软水与硬水

取等量硬水、软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B

区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C

区分羊毛与涤纶

分别取样,灼烧

D

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

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改变 B . 该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是11: 9 C . 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D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含钙很神奇。
  1. (1) 中老年人饮用加钙牛奶进行补钙,有利于防治的疾病是______。
    A . 骨质疏松    B . 贫血   C . 厌食症
  2. (2) 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下表选项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NO3溶液

K2SO4

加适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MgCl2溶液

HCl

加适量Mg(OH)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A . A   B . B   C . C   D . D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1)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表中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
  2. (2)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有20个原子 B .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C .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氢氧化钠的潮解 B . 浓硫酸腐蚀纸张 C . 刻画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D . 蔗糖的溶解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钨——作灯丝——能导电、熔点高 B . 一氧化碳——治金工业——可燃性 C . 氖气——作霓虹灯——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 D . 生石灰——食品干燥剂——能与水发生反应

小林学习金属的相关知识后,关注到生活中有以下现象:

Ⅰ.海边的铁制品,锈蚀程度比其他地方更严重。

Ⅱ.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很容易就锈蚀了。

针对Ⅰ和Ⅱ的现象,小林结合学习内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卡片】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编号

实验

 

 

 

现象

7天后,铁钉表面没有变化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家庭小实验】

为了探究食盐水对铁钉锈蚀速率的影响,小林设计并完成了如图的家庭小实验,很快看到实验现象。

(1)该实验中红墨水液面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填序号)

A.两端仍持平

B.左高右低

C.左低右高

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

(2)小红认为小林的实验不足以说明食盐水能加速铁钉的锈蚀,请在小林实验的基础上完善此实验方案_____;

(3)结合资料及实验结果,解释现象Ⅰ和Ⅱ_____。

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_____(填“甲”或“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验证 集满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滴加液体

科学家研制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

B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D它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如图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

E为红色固体单质,BCD均为无色气体,F为石灰石的主

要成分,G为蓝色溶液,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G溶液溶质的化学式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化学实验小组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