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 B . C . D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
  1. (1) 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 (2) 氯气(Cl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 + HCl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请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胶头滴管里放的是双氧水,锥形瓶中放的是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或数据)合理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得5.6g硝酸钾固体 B .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4 C . 灼烧羊毛,会闻到和烧纸一样的气味 D . 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1. (1) 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现象.
  2. (2) 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稀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澄清洁净的矿泉水是纯水 B . 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C .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化合物 D .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换关系,甲是一种气体单质,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乙是一种有毒气体,请写出丙物质的名称,丙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是

吸烟有害健康,不分场合吸烟造成他人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 分子质量很小 B .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体积很小

 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请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物质质量⑥元素种类
(3)4.14玉树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灾后发生疫情,必须对灾区进行消毒,其中的一种消毒剂是漂白粉,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完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 +CO+ H2O=CaCO3↓+2  。
(4)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B。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中,B是催化剂
B.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剩余9 g 
C.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D.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5∶2          
E.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利用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一中a和b的仪器名称: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编号).若要用排水法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收集的最佳时机是
(3)利用图一中的装置也可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应选择的装置是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用图二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填c或d)端通入.

按照《水污染防治条例》,我省水污染防治把“严格执法、严厉处罚”列为重中之重,下列关于水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向硬水中加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B . 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 . 用渗透膜淡化海水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离子不能透过 D . 工业废水可循环使用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 . NaCl、BaCl2、CuSO4、KNO3 B . Ba(NO3)2、NaCl、Na2SO4、HCl C . NaOH、CuCl2、MgSO4、KCl D . HCl、Na2CO3、KCl、NaCl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2.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3. (3)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

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 .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现有10克混合气体,其成分为CO和CO2 , 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0克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 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D . 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剂,溶质可有几种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A.③⑤        B.③          C.②③④       D.①

MgCl2KCl两种固体混合物19g,向其中加入160.8g水,完全溶解后,再滴加KOH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得沉淀质量为5.8g,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计算:

1)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

2)加入K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的小气球的变化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人体缺少某种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元素是(  )

A.锌   B.碘   C.钙   D.硒

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N2H4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N2H4= 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