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其主要原因是(  )

A . 价格便宜 B . 熔点高 C . 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 D . 导热性好
《本草纲目》记载:“绿矾出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生焉。初生皆石也,煎炼乃成。”(绿矾即FeSO4·7H2O)某工厂利用黄铁矿进行绿矾与硫酸联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1) 流程中对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2. (2) 操作b的名称是,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 (3) 写出流程中由炉渣生成Fe2(SO43 ,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型是
  4. (4) 谈一谈工业上对绿矾和硫酸联产的优点
金属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品中,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的是(填序号)。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不包含下列物质中的(   )
A . 可吸入颗粒物 B . 二氧化碳 C . 二氧化硫 D . 二氧化氮
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 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 .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 . 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 . 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小燕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其中机关反应:       

②B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1.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I:固体为Na2O2、NaOH、Na2CO3

    猜想Ⅱ:固体为NaOH、Na2CO3

    猜想Ⅲ:固体为NaOH

    猜想Ⅳ:固体为

  2. (2)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猜想1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证明有Na2CO3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Ⅱ是成立的

  3. (3) 【反思评价】

    Na2O2在变质成Na2CO3过程中除了资料中显示的两个反应外,还可能发生了其他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可燃冰”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 (1) 开采海城“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的性质。
  2. (2) 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
  3. (3) 可燃冰中的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CH4·nH2O)中n=
医院里用碘酒作消毒剂,它是用碘和酒精配制而成的,其中碘是(填“溶质”或“溶剂”下同),酒精属于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 (1)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2. (2) 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再加热。
  3. (3) 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先,再装药品。
  4. (4)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5. (5) 在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应先将玻璃管口,然后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中。
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Fe+CuSO4= FeSO4+Cu,若得到16kg的铜,理论上需要铁质量是多少?

解:设铁的质量为x

Fe+CuSO4= FeSO4+

Cu

56

64

x

16


56/64=x/16

x=14Kg

答:理论上需要铁的质量是14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比较合理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B

CO2

CO

生石灰

洗气

C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CaCl2溶液

过滤

D

铜粉

铁粉

过量盐酸

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能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从原料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下列能源中,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是(   )
A . B . 石油 C . 太阳能 D . 天然气
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 B . 溶解固体 C . 称量药品 D . 测溶液pH
根据问题填空:
  1. (1) 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当反应后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后观察到生成了黑色固体.

  2. (2) 实验室通常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常温下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水溶液是一种酸.请选取合适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为(填序号).写出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1. (1) 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2. (2) 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
  3. (3) 图3中,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字母编号)
  4. (4) 若使图2中乙溶液析出较多晶体应采取的结晶方法是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迅速分解生成Na、N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工业上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为  

【问题探究】

(一)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测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试样

10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

33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

339.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

339.00

①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②若无浓硫酸的洗气装置,会使测定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利用表中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问题探究】

(二)测定某工业级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

小谈同学精确称量0.140g NaN3样品,设计如图2装置测定其质量分数.

已知2NaN3→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管注水,  ,说明气密性良好.

(2)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3)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充分反应. 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mL(N2的密度为1.25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100mL        B.1L       C.2L

(4)计算工业级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 ℃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哪一种?

4-1

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灭火原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