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下列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 .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 拱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

如图,一辆客车与一辆小汽车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

 

  1. (1) 则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运动。
  2. (2) 在s~t坐标图中均分别描述出小轿车和客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大致运动情况图象。

  3. (3) 小毅同学在学习了关于长度测量的知识后,思考汽车轮胎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呢?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测量方法
  4. (4) 该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以72km/h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5s后听到回声。请计算:客车鸣笛时与悬崖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 (1)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 (2)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 (1) 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 (2)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 (3) 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B . 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 . 月食的形成    D .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 . 3m B . 3dm C . 3cm D . 3mm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 . 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 . 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 . 在客厅能闻到厨房的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做饭时用的电磁炉消耗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C . 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D . 蒸馒头时看到锅的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 D . 霜是由露珠凝固形成的
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   )
A . 锣面振动变快了 B . 锣声通过手掌后消失了 C . 锣面停止振动,不能发生 D . 手与锣面之间形成真空无法传声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促对钙的吸收 B . 我们能看到鲜艳的红色的花是因为红花能反射红色的光 C .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 D .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超声波/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能量).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 . 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 . 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 . 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市面上有许多很便宜的玩具望远镜,几个同学合买了一个回来进行探究:

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个头,将物镜放在眼镜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你两次观察到的景物是否相同?写出区别:

眼睛观察目镜:

眼睛观察物镜:

小新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
  2. (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 (3) 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着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单位换算:

15m/s﹦km/h   36km/h﹦m/s   340m﹦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