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图片_x0020_100032 图片_x0020_100033

  1. (1) 小明在学习扩散现象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 图甲所示,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装置,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瓶。

    ② 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水中扩散快,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2. (2) 如下图丙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此时,试管口处出现“白气”,它是水蒸气形成的。这个实验装置与汽油机工作中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小林在水中练习潜水,教练在岸上看到水下小林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则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为( )
A . 900m B . 450m C . 1800m D . 2500m
如图所示,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选填“靠近”或“远离”)矿泉水瓶。

图片_x0020_100024  

电影院的幕布选用粗糙的白色布料制成,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幕布上发生了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画面;同时,白色幕布可以反射,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彩色的.

小丽站在穿衣镜前2 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的距离是;如图10所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小明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图片_x0020_1088367591

  1. (1) 此物质一定属于(选填“非晶体”或“晶体”);
  2. (2) 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 4min 时,物质处于;第 18min 时,物质处于。(后两空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 (3) 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4. (4) 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 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 .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每年5月份,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江苏省气象厅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

A . 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 . 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 . 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 . 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照相机成像原理与图中成像的原理相同 B . 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 .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 .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将蜡烛缓慢靠近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 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 .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
  3. (3) 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 (4) 此时增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了找到实像,光屏要向(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最的像。如果要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cm。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的像一定是(   )
A . 放大的虚像 B . 放大的实像 C . 缩小的虚像 D . 缩小的实像
如图,轿车从某地往哈尔滨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

  1. (1)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2. (2)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哈尔滨需要多长时间?
单位换算:

56m/s=m/min;

48km/h=m/s.

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 .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 .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以下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处于液态的是(   )
A . B . 水晶 C . 水银 D .
如图所示,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 决赛中,前 小明落后于小王,后 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 .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C . 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 . 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