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 . 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 . 中学生身高约1.5m C . 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 D . 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B . 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不遵循反射规律 C . 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 . 反射光线的速度小于入射光线的速度.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上,然后透过水滴和玻璃看书上的字,发现字了,这一现象中水滴相当于镜,此时它的成像原理相当于镜。
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即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按1s喷射2L水计算,持续喷射1h就需喷水t;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ρ=1×103kg/m3)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凝固点(℃)

-38.8

-30

-117

0

A . 酒精温度计 B . 体温计 C . 煤油温度计 D . 水银温度计
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是(   )

A . 3.2 cm B . 3.30 cm C . 3.3 cm D . 3.5 cm
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 B . 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8℃ C . 学生书桌高约80cm D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合 km/h.

质量为50kg的小丽同学,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800m的测试中,以3min20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求:
  1. (1) 小丽的重力是多少?
  2. (2) 小丽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用细线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 的热水中,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了.小阳认为是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的,小红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的沸点为 ,于是她认为是酒精汽化造成的.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用实验证明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再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图片_x0020_1929244670

A . 声音变大 B . 频率变高 C . 振动变慢 D . 响度变小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早己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B .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 .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 龟的平均速度大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直线传播 B . 小孔成像 C . 影子 D . 光的色散
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 . 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B .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C .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D . -200℃的氢为固态
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这是因为(   )
A . 空气不能传递声音 B . 固体能够传递声音 C . 空气传声比固体更快 D . 固体传声比空气更快
如图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2. (2) 测量小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所花费的时间,如果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 (3)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4. (4)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 (2) 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2021年1月13日,中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西南交通大学正式启用。这台样车时速可高达620km/h,与其他磁悬浮技术相比,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尤其适合未来的真空管(隧)道交通运输。这里的“高温”指的是零下196摄氏度,高温超导体可以在液氮温区(零下196度以上)出现超导态。高温超导悬浮装置不再需要铁芯,更为简单,重量轻耗能少,只需要使用液氮和少量电力,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就能正常运行,成本大为降低。其主要工作原理:位于轨道两侧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将线圈变为电磁体,与列车上超导电磁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仅悬浮并稳定列车车体,还能通过交流电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使列车高速运行。

  1. (1) 利用液氮对导体进行降温处理时,液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 (2) 许多材料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现象;
  3. (3) 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根据同名磁极的原理使列车浮起;
  4. (4) 超导体(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制作电热毯;
    超导磁悬浮列车是通过改变轨道线圈里,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B . 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 C . 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 D .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