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为保护河流和湖泊的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
A . 打在枝头的霜 B .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 山间的云雾 D . 消融的冰雪
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 (1) 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 (2) 小球所做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 (3) 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雨后彩虹 C . 手的影子 D . 海市蜃楼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 B .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C . 蓬莱出现的海市蜃楼 D . 匡衡凿壁借光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 .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 .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 .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计时工作中,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和听到发令枪响后再开始计时会相差多长时间?
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

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 .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 .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 .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下列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汽” B . 衣柜樟脑丸“变小” C . 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 . 烟花引火线燃烧产生“烟雾”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⑧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填序号)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教室外面有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在 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的状态列队飞行。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天空中浮动的云 B . 地面 C . 阅兵式主席台上的人 D . “歼10”战斗机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等实验器材。
  1. (1)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择(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如图,拿(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填“虚”或“实”)像。
  4. (4) 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整个装置的液面,在此过程中,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温度计示数未变,乙温度计示数降低 B . 甲乙温度计示数相同 C . 内盆中,冰占有的比例将减少 D .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
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10cm(选填“>”“=”或“<”);用放大镜的镜片制成的眼镜可用于矫正(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惊艳了全世界,在美轮美奂的光影中,冰上少年与智能机器人随音乐共舞,20多名机器人动作整齐划一,精准优美,和炫舞少年相得益彰,关于正在表演的机器人和冰上少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在弯道滑行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 . 机器人在冰面上运动时,不受力的作用 C . 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滑行中的机器人是运动的 D . 相对于自己的溜冰鞋,滑行中的少年是运动的
家庭用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A . 0℃~100℃ B . 35℃~42℃ C . ﹣10℃~100℃ D . ﹣30℃~50℃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瓶塞处漏音忽略不计)。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 .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斤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C .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 .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  )

A . 书自身发出的光 B . 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 C . 光在“物理”两个字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 (1) 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 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现在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他应选择(选填“甲”或“乙”)透镜。


  2. (2) 小明选择好凸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

    ①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cm;

    ②小明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③如图丙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 、 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 (3) 小明和其他同学继续利用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20.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6.0cm、24.0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