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在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剪一个很小的孔。点燃一支蜡烛,在小孔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烛焰立的(填“实”“虚”)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传声效果好。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 .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 .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 .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停表的读数是s。

关于超声波: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3. (3) 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
  4. (4) 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至成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 (5) 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填“上”或“下”)移动。
  6. (6) 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______
    A . 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 B . 像的左半部消失 C . 像的右半部消失 D . 像缩小一半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某中学生的质量为500kg B . 全新的2B铅笔长度约为18cm C . 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0.76m高水柱 D . 人步行的速度为3.6m/s
  2014年12月28日,“三黎高速”建成全线通车。它起于三穗县台烈镇,衔接已建成的沪昆高速公路玉屏至凯里段,经三穗、天柱、锦屏、黎平等4个县17个乡镇,终点连接黎平至洛香高速,全长138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80km/h。小明与爸爸于2015年元旦节期间自驾游到黎平玩,如图所示是爱思考的小明观察到的情景,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09分。

求:

  1. (1) 他们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时间?
  2. (2) 他们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 (3) 如果以设计最高时速为平均速度从B地到达黎平需要多少时间?
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结构改变中最合理的是(   )
A .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 .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小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 .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D .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小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 .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 .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 .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如图甲是小松在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海波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停表 B . 本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应是自上而下 C . 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用了3min D . 由图象可知,在第3min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一天,小明一家去古镇自驾游,在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求:

图片_x0020_705044298

  1. (1)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寿古镇,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 (2) 若小车通过长1.2km的某一段路程时用了1min40s,则通过这段路程是否有超速违规的行为?
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 .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 .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 .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为了研究光在反射时的规律,物理实验课上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60°

30°

2

40°

50°

3

10°

80°

  1. (1) 将右侧纸板向后偏折一定角度(如图),让光线从EO入射,则在右侧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选填“会”或“不会”),这说明:.
  2. (2) 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在如下表格中,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个结论对吗?(选“对”或“不对”),理由.
  3. (3) 同学们在不同的位置上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反射.
  4. (4) 另一名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O点,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

雷雨交加的夜里,小明同学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则小明距离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为(   )

A . 850m B . 1700m C . 3400m D . 5100m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在

    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是为了

  2. (2)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作为玻璃板,实验时,要使玻璃板后的物体①与镜前相同物体②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3. (3) 移去蜡烛①,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 填“能”或“不能”)接到蜡烛②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4. (4)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 . 保持①、②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②的位置,重复实验.
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 正立缩小的 B . 倒立放大的 C . 正立放大的 D . 倒立缩小的
电子琴是一种电子键盘乐器,属于电子合成器,演奏时音量可以自由调节,还可模仿多种其他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子琴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调节电子琴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 . 电子琴主要模仿的是其他乐器的响度 D . 练琴时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图光学实验:

图片_x0020_1947317044

  1. (1) 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2. (2) 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 (3) 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摸正播放音乐的收录机,发现机身在振动 B .  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 .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起水花 D .  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