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所示,同学把刚刚买来的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发现“理”变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直线传播 D . 平面镜成像
当光从水面斜射到空气时,则(  )

A . 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 . 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 .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 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如图是小光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用玻确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2. (2) 实验时,小光在玻璃板前A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蜡烛的像在玻璃板后面B处,他将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移到B处时,看到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用光屏代替蜡烛B后,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所成的是像.
武广客运专线开通后,从武汉站到达广州北站只需大约3小时,全长约1069公里,由此可知该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km/h。2021年元旦,小红就跟家人一起去体验了一次“高铁”。列车开始行驶一段时间后,她突然发现放在窗边的倒立矿泉水瓶突然向前倒,这说明列车在做运动,这是由于具有惯性造成的。
七星湖是鄂尔多斯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面上,如图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0 m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m,该倒影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 .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 .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 .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付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完成反射光路图

图片_x0020_1666660839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热量.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此现象表明声音(   )

A .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不一定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D .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 量程3m,分度值1mm B .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 .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1) 根据图像可以得出:在水沸腾时,的特点。
  2. (2) 在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课上,同学们都能得出上述沸腾特点的结论。而交流评估时,他们的数据记录和所作的沸腾图象来看,有的沸点99℃,有的100℃,还有的是101℃。请你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最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 . 不同的温度计引起测量出现误差 B . 温度计放置在杯中的位置不同,造成读数不同 C . 加纸盖后引起杯内液面上方气压变化导致沸点不同 D . 由于实验室内气压值不同,导致沸点不同
请画出下面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 (1) 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 (2) 由图乙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B点的内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的内能。
  4. (4) 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 (5) 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归纳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 图甲:对水加热,水会汽化,遇冷又液化,则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就一定改变 B . 图乙:小车在越粗糙的水平面上速度变化越快,则小车滑到光滑水面上将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C . 图丙:小球浸入水中越多,测力计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与深度有关 D . 图丁:推动活塞可使棉花燃烧,则要改变物质内能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道路两旁载行道树 B .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 . 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 . 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温度计的示数为℃.

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1. (1) 轿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2. (2) 若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40kW,则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多大?
  3. (3) 若轿车消耗汽油0.25kg,其发动机的效率多大?(q汽油=4.6×107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