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流星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   )
A .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 .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 .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小红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5.85cm、5.86cm、5.93cm、5.8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 5.86cm B . 5.857cm C . 5.85cm D . 5.9cm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C .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 声音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下列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A . 春天,草木上的露珠 B . 夏天,池塘水变干 C . 秋天,地面上霜 D . 冬天,冰凉衣服变干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时鸣笛,2s后驾驶员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 (1) 声音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 (2) 鸣笛时,汽车和山崖之间的距离。
  3. (3) 听到回声后汽车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山崖处。
如图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熔化的过程中它处于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不变,(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吸热。

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当用它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多少℃?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多少?(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 (1) 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外,主要器材还缺
  2. (2) 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如图甲应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铁圈.
  3. (3) 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实数如图甲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4. (4) 如图乙中的四个图表示的是水在沸腾前后持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5. (5)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当时的大气压可能(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6. (6) 将酒精灯移开停止对水加热,小明仔细观察,发现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请你帮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7. (7) 如图丙中a图线(实线部分)是小明同学记录的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将烧杯中的水多加一些,则水的温度与实践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 (1) 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
  2. (2)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选“A”或“B”)。
  3. (3)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4. (4) 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中,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的,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画出图中一束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光路.

小明站在马路边,如果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 马路两旁的树木 C . 马路边停放的自行车 D . 马路对面的楼房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 (1) 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 (2) 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 (3) 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光线的折射光路图.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如图甲所示水透镜,并用它来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测得甲中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

  1. (1) 实验时,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 (2) 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cm~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3. (3)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 在水透镜中继续注入水,使之成为如图乙所示透镜,

    通过(选填“向左”、“向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与原来相比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光线经过凹透镜会发生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C . 在岸上看到水中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 .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有一位在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m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km,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已知收音机听实况转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无线电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吹制玻璃工艺”是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在室温下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使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 在吹制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下列图象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2 B . 图片_x0020_100013 C . 图片_x0020_100014 D . 图片_x0020_1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