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 风和水 B . 船和地面 C . 山和船 D . 风和地面
在如图中,光线a是烛焰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a光线反向延长过主光轴(用虚线)焦点F,请作出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和入射光线。

某同学使用矿泉水瓶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是(  )

A . 探究压强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B .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C .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D . 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传播路线是 的.若太阳光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是45°,电线竿高12m,则电线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   m。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是在做“观察某种固态晶体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所描绘的图像。由该图像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还可以知道(   )

图片_x0020_100042

A . 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是由于不从外界吸热 B . 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体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C . 比较图像上AB和CD段可知,该晶体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大 D . 比较图像上AB和CD段可知,该晶体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
夏天的早晨,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一般最接近于

A . 0℃ B . 25℃ C . 50℃ D . 75℃
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古筝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夏天中午小琴长时间练习古筝,(是、不是)噪音。

如图所示,甲图中所测得木块的长度为cm,乙图中所测得物体A的重力为N。

图片_x0020_100021 图片_x0020_100022

把正在熔化的冰和正在凝固的水放入同一保温瓶中,则(   )
A . 冰继续熔解 B . 水继续凝固 C . 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下降 D . 瓶内的温度一定不会变化
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
A . 60° B . 30° C . 20° D . 15°
单位换算。
  1. (1) 200mm=m;
  2. (2) 40min=s。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树在水中成像    B .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 .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
A . 夏天打开冰棒纸,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烟” B . 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 . 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棉花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声具有 

蒸发是在均能发生,而沸腾必须要达到 才可能发生。
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杨骑共享单车游玩邛海湿地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杨骑行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50m/s B . 小杨下坡时不蹬车,单车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 C . 小杨骑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B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 . 超声波能击碎入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D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选填“浅”或“深”)一些,这是由于光(选填序号①:“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②:“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