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 .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 . 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 . 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如图所示,生活中用的冰杯,它通常由塑料制成的两层杯子,两层间注有蒸馏水,使用前置入冰箱冷冻室,待夹层间蒸馏水凝固后取出,将饮品直接倒在杯子里,稍等片刻,冰杯里的饮品温度逐渐降低。请分析说明冰杯使饮品降温的原因。

下列不是红外线应用的实例是(   )
A . 适当的晒太阳 B . 步枪瞄准器上的夜视仪 C . 空调器的遥控器 D . 利用热谱图帮助大夫诊断疾病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乐音三个特征的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噪声
冰箱里的蔬菜常常要放入保鲜袋里保鲜,这样做是为了(选填“加快”或“减慢”)蒸发;液化石油气是用(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气体液化。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 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小海用题图1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挑选透镜时,小海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题2图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 (2) 选好透镜后,小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3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 (3) 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使蜡烛位于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一个更厚的凸透镜,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 (4) 给凸透镜“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 (1) 实验时应选(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 (2) 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 (4) 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 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 . 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 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 . 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估测是我们学好物理的一项基本能力。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几个物理量的数值,其中最近实际的是(   )
A . 成人正常步行速度约 B . 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大约1J C .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接近 D . 一台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4A
小明携带太原特产——一壶“东湖”陈醋从太原到运城,选择了尾气零排放的动车组D2503次列车出行,经查询,D2503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

1

太原南

8:25

0

2

运城北

10:10

10:12

360km

3

西安北

11:22

556km

请你根据题中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 (1) 求列车从太原南站到运城北站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
  2. (2) 已知动车全长200m,行驶过程中以18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通过一个长5800m的隧道,求动车完全通过隧道用时多少秒?
  3. (3) 到达运城,小明用量杯和天平测这种醋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求“东湖”老陈醋的密度。

    老陈醋与量杯的质量m/g

    51

    72

    93

    114

    老陈醋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4. (4) 整壶醋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原因是(   )
A .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 .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C . 超声波的频率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大于20000Hz D . 超声波的频率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小于20Hz
下面列出了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不能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 . 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B .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 . 机动车辆在市区内严禁鸣笛 D . 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 (1)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组.

  2. (2) 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前/时)出现的情景.

  3. (3) 当温度接近90℃时,三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第min记录的数据有误,但得知水的沸点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5

    87

    89

    88

    94

    96

    97

    98

    98

    98

  4. (4) 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若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升高/不变/降低).

  5. (5) 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象,由图象可知(a/b)液体先沸腾,其原因可能是水的(初温/体积/沸点)不同.

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
A . 汽化现象 B . 升华现象 C . 凝固现象 D . 凝华现象
给你一个玻璃杯、一枝铅笔、一些水,你是否能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15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声音会越来越。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在 15 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为m/s。

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 . 投影机 B . 照相机 C . 近视镜 D . 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