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因为(   )

A . 光速太大 B . 光的直线传播 C . 队伍很整齐 D . 前面的人高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凹透镜是(  )

A . a c d B . b c d C . a b d   D . a b c
手机在现代社会被普遍使用,当我们接听电话时,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音量键改变声音的 (前两空均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手机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
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1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2的实验装置.


  1. (1) 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2. (2) 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

  3. (3) 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 沿ON向后转动板A B . 沿ON向后转动板B C . 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 . 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入冬后,我国有些地方大雪纷飞。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微小冰晶,此过程需(填“吸”或“放”)热,这些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 (2) 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 (3) 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的实像.
  4. (4) 在上述(3)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睛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噪声污染是一种公害,已经引起人类的共同关注.人们在采取种种措施防治嗓声污染的同时,还利用某些噪声为人类服务.例和,有人做了对西红柿植株施放高强噪声(100分贝以上)的试验,发现西红柿植株的根、茎、叶表皮的小孔都扩张了,从而很容易把喷洒的管养物和肥料吸收到体内,使西红柿的果实数量多,个头也大.同样对水稻、大豆做了试脸,也获得了成功.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杂草制造了不同的“噪声除草器”,它们发出的各种噪声可以诱发杂苹速生.这样,在农作物还没有成长前,就把杂草除掉.还有,利用强烈的嗓声高速冲击食品时,不仅使食物保持干燥,而且其营养成分也不会损失.高强的噪声还具有巨大的声能量,是人类将来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通过阅读上述短文,你有何收获?请写出噪声可被利用的几个方面.

戴一头金黄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色,上衣是色。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雪化成水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 .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C .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 .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下列现象与雨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镜中的“我” B . 树荫下的光斑 C . 汽车后视镜 D . 水中“断”笔
一辆小汽车在隧道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是(填“运动”或“静止”)的。隧道全长1980m,有一辆长20m的旅游大巴车全部经过该隧道用了100s,则这辆车匀速过隧道的速度为m/s,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s。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源“F”放在15cm处.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产生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
音乐课上,同学们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产生的。经过班级走廊的班主任听到了美妙歌声,声音是通过传播过来的。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1. (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种方法。(填写序号)
  2. (2)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若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