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产生的,通过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填“信息”或“能量”)。
调皮的小超同学上课时用小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这说明用平面镜可以改光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若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人距离高山有米。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 (1)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3. (3) 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 (4)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5. (5) 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靠近”)透镜。

在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

  1. (1) 根据图(a)所示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由此可以判断出当地的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
  2. (2) 仔细观察:图(b)是沸腾前,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因为气泡内的水蒸气在上升途中;图(c)是沸腾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因为气泡边缘的水在上升途中还
  3. (3) 沸腾时,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时会放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而这些“白气”一会儿就消失了,这说明这些“白气”又了。
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 . 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 . 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 . 甲乙都向东运动 D . 甲乙都向西运动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是(   )
A . 绣漪桥在水中的“倒影”   B . 苹果在桌面上形成影子 C . 用放大镜观察图案   D .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
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  ;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振幅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Na

Mg

Al

Cu

Fe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I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 Fe一Cu合金   B . Mg一Fe合金 C . Na一Al合金 D . Fe一Al合金
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  )

A . 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 B . 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 C . 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D . 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下列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   )
A .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B . 家用照明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3A C . 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 .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 . 图乙中的彩色光带是由白光反射形成的 C . 图丙中日食的形成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D . 图丁中凸透镜对字的放大作用是因为光的反射
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玻璃壁会变黑,这是因为 (   )

A . 落上了灰尘 B . 钨丝发生升华现象 C . 钨丝发生凝华现象 D . 发生了升华与凝华现象
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
A . 铁块变成铁水 B .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 . 霜的形成 D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图片_x0020_2096926954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低”是指(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振幅 D . 音色
下面是晓婷和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1)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如图甲所示,小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白纸B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
  2. (2) 小明认为晓婷的设计有缺陷,他认为晓婷在实验中白纸不能沿着法线左右折叠,无法探究 的规律。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晓婷将平面镜换成了,并取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甲和乙。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甲蜡烛的燃烧变短,晓婷发现甲蜡烛的像与乙蜡烛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 (4) 小明用“F”字样的LED光源(如图乙)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和光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各元件放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 (选填“A点左侧”、“AB之间”或“B点右侧”)。这个像的成像原理和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如果光屏不动,可以将一个度数合适的(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放在凸透镜与LED光源之间的合适的位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