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1. (1) 实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2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对光屏放置要求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A . 光屏垂直平面镜  纸板1上光线消失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 . 光屏倾斜放置  纸板2上光线消失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C . 光屏垂直平面镜  纸板2上光线消失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2) 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测错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的夹角当成反射角。纠正错误后,分析数据可得:;则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B(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皮影戏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B . 城市中的“光污染”利用了光的漫反射原理 C . 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色散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


  1. (1) 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
  2. (2) 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cm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 (1) 如图测量物体的长度,眼睛视线正确的是(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是cm.

  2. (2) 如图,机械手表所示的时刻是.

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  )

A . 每秒10米 B . 10米每秒         C . 10每秒米 D . 10米秒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像完全。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相等。
  2. (2) 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别破璃扳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u(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V(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而镜成像时.

  3. (3)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 (4) 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A . 2 cm B . 1 cm C . 0 .5 cm D . 0 cm
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 . 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于其他乐器
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人和像的距离是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它的速度是   m/s,在30s内通过的路程是   m.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 . 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 . 中学生课桌高约1m C . 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 D . 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2m/s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中,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凸透镜的上;
  2. (2) 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3. (3) 图甲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
  4. (4) 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5. (5)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选填“上”或“下”),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6. (6) 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7. (7) 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与像移动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是:v1v2;(选填“>”、“<”或“=”)
  8. (8) 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填“变亮”或“变暗”)。
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小明看到的“云”和“鱼”依次是光的和光的形成的虚像。
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s,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设当时气温为15℃).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中学物理教科书厚度约为5cm B . 一张A4纸的质量约为10g C . 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做的功大约为6×103J D . 初中女生跑800m所用时间1.5min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图象是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 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甲的 图一定为图线a B . 甲的 图一定为图线b C . 乙的 图一定为图线c D . 乙的 图一定为图线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效应进行防伪的 B . 适当的红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C .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 . 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选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的是(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选填“亮”或“暗”)处。

在交通繁忙的路口,环保部门有时会安装某种装置﹣﹣噪声显示牌,用来监测路口的“动静”,显示牌的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如“60,70,80,…”显示牌示数的变化反映了声音的发生了变化,显示牌示数的单位是

某航校开展了航空观光旅游项目.小刚同学在乘坐飞机观光时,用携带的镜头焦距为30mm的照相机拍摄南通开发区的全景照片,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    )

A . 小于30mm B . 等于30mm C . 略大于30mm D . 等于60mm
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3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cm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把光源向左移至20cm刻度处时,将光屏向(左/右)调节,可得(倒立/正立)、(缩小/放大)的清晰像.
  3. (3) 把光源放在45cm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