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瓶里的.一切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下列是对九年级某学生的一些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身高约为16cm B . 正常体温约为36.8℃ C . 质量约为50g D . 正常情况下1分钟脉搏跳动约200次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小明说放在小桌上的茶杯是运动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这列火车的车厢 B .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 关着的车门 D . 火车窗外的楼房
如图所示为四种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阳光照射下高楼的玻璃幕墙很刺眼—一漫反射 B . ②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光沿直线传播 C . ③月食现象的形成——光的反射 D . ④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一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和发光二极管都发光,若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后,再闭合开关,则发光二极管发光,小灯泡发光。(均选填“仍能”或“不能”)

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为了(  )
A . 增大心胀跳动时的振幅 B . 加快心胀跳动时的频率 C . 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D . 改善心胀跳动时的音色
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 . 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 . 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今年5月10日,盐城市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热量.
如图所示是四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和乙的音调相同 B . 乙和丙的响度相同 C . 在空气中,丙的传播速度比甲快 D . 甲、乙、丙是乐音的波形图,丁是噪声的波形图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生(   )
A .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 .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 .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 .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 (1) 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其主要特性是效应.
  2. (2) 如果在暗室中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看到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绿色和
如图所示是小东制作的昆虫观察盒,在盒盖上端安装凸透镜便于观察盒内小昆虫放大的像,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他应该选择(   )

A . 焦距为5cm的凸透镜 B . 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C .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 . 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小红为小鹏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只手麻利地在小鹏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1. (1) 若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1和S2 , 则S1 S2(选填“>”、“<”或“=”)

  2. (2) 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B通过薄玻璃板所成的等大的、 、 像.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象,如果在这种图象的模拟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

A .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 声音的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 .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D .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天饭后,小红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干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提出的问题:布的吸水能力与布的什么因素有关?

⑵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与布的种类有关.

⑶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量的水.

⑷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涤纶

麻木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⑸结论:.

⑹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选用(选填“棉布”或“涤纶”)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 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不可以消除噪声 D .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赫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 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C .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停止沸腾 D . 压缩体积和降温是汽化方式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1. (1) 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秒。
  2. (2) 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的。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 (1) 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2. (2) 该晶体的熔点是℃;
  3. (3) 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所处的状态是态.(选填“固”或“液”)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      )

A . 一座山的高度 B .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 一个人的身高 D .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