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到了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打起了“富国强兵”的旗号,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在魏国变法,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秦国的变法。新法的主要内容有:①。②。③。④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规模巨大,法军的66个师,德军的46个师在这里厮杀,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这说明:(   )
A . 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B .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C . 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D .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
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     )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结成             ④联合国的成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 (1) 等高线x的数值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200米 B . 300米 C . 400米 D . 无法判断
  2. (2)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 自西北向东南 B . 自东南向西北 C . 自东北向西南 D . 自西南向东北
1956年,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下列人物,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 . B . C . D .
“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在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引发蝴蝶效应,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 大化改新的影响
古诗文往往蕴含着很多的历史信息。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序号

诗句

作者

反映的史实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平定东南沿海倭寇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材料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

——靠知

  1. (1) 联系所学知识,在材料一表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 (2) 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是否佐证了材料二中郑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判断理由。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还原历史,中国政府将“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悦悦同学为了弄清这段历史,绘制了“十四年抗战年代尺”,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

A . 局部抗战开始 B . 全面抗战开始 C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 南京大屠杀发生”
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 . 解放   土改   三大改造 B . 人世   炒股    个体户 C . 高指标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D . 公私合营   工业化   合作社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路线与传统商道相比有何变化(  )

①欧洲贸易重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跨大西洋贸易活跃

③欧洲贸易重心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④玉米、马铃薯从亚洲传入美洲​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读“黄河水系”图,并作答。

  1. (1) 黄河发源于山脉。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的D
  2. (2) 黄河在上游塑造了美丽富饶的A平原,B平原。
  3. (3) 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游地区。
下列属于描述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有    (    )

①定居生活     ②剪羊毛  ③牧民精骑善射  ④逐水草而居

⑤喝奶茶      ⑥住蒙古包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⑤⑥  C . ②③⑤⑥       D . ①④⑤⑥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这位哲学家是(    )
A . 德谟克利特 B . 苏格拉底 C . 柏拉图 D . 亚里士多德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 . B . 小说 C . 诗歌 D . 戏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归。这说明( ) 

①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②“一国两制”思想的正确性 ③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 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读图“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其中,属于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的是(  )

A . 内海、领海 B . 内海、领海、毗连区 C . 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D . 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九年级1班的同学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了探究学习。

【探究一】追根溯源: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探究二】感悟影响

以下是二位同学收集到的资料:

甲:

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众“至今剪辫子者甚希。⑥“自强”“求富”

⑦  民国建立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建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⑧民国六年,张勋复辟丑剧只持续12天。

【探究三】分析整理

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相关资料(填序号)

结论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观念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1. (1) 概括材料反映的辛亥革命核心思想,并依据材料说说孙中山当时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原因。
  2. (2) 请认真分析甲乙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最恰当的填入下表相应位置,并写出结论。
  3. (3) 【探究四】材料⑤对研究辛亥革命有何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探究五】探究体会通过以上的探究,你学到了什么历史学习的方法?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 (1) 由图中咖啡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 热量 B . 地形 C . 水分 D . 土壤
  2. (2) 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美国远高于其他大洲,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交通 B . 科技 C . 政策 D . 市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