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世界巨人百传》丛书即将出版时,有人曾评价道:“每一位伟大人物,都蕴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你想了解近代文学家的故事,可以选( )           
A . 《牛顿传》《达尔文传》 B . 《莎士比亚传》《巴尔扎克传》 C . 《华盛顿传》《拿破仑传》 D . 《欧几里得传》《爱因斯坦传》
下列促进了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②科技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③保护主义倾向上升

④联合国的成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时间节点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中国新生 C . 朝鲜战争爆发 D . 澳门回归 
杭州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则西安位于杭州的(    )
A . 东南方 B . 西北方 C . 东北方 D . 西南方
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元朝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讽刺女性地位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妇女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9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清政府设置的海军管理机构是(    )           
A . 总理衙门 B . 外务部 C . 海军衙门 D . 中书省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 傣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B . 藏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C . 朝鲜族同胞说“长鼓舞是我们民族重要的文娱活动” D . 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 淡水 B . 石油 C . D . 钢铁

在甲地旅游最有可能看到的地理景观是(    )

A . 平原上河网密布 B . 高原上沟壑纵横 C . 绿洲上瓜果飘香 D . 林区中红松挺拔
【材料一】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面所示照片摄于1919年的北京

  1. (1) 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这场思想革命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写出一点原因即可。
  2. (2) 1919年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中的口号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 (3) 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思想革命与1919年的大规模全国性运动之间的关系。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 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降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⑤
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是(    )
A . 半坡人 B . 河姆渡人 C . 山顶洞人 D . 北京人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 . 民主科学 B . 民主共和 C . 托古改制 D . 变法图存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蒸汽时代的到来 C . 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 . 电气时代的到来
下列改革中,哪些改革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①大化改新 ②商鞅变法 ③伯里克利改革 ④查理·马特改革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②④
从下图所示的国旗,可以看出该国是(    )

A . 基督教国家 B . 犹太教国家 C . 佛教国家 D . 伊斯兰教国家
中华古诗词不仅能够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1. (1) 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
    A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
    A . 山地与高原 B . 山地与草原 C . 丘陵与平原 D . 山地与平原
  3. (3) “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金秋时节板栗香”这是小丽对外婆家自然环境的描述,据此可推断外婆家地形是(   )
    A . 平原 B . 丘陵 C . 盆地 D . 高原
下图为我国局部省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B . ②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C . ③重庆市—渝—重庆 D . ④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2. (2) 图中③省区夏季较凉爽,其原因是该省区位于(  )
    A . 四川盆地 B . 云贵高原 C . 东南丘陵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