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下列与美国国庆日有关的文献是(    )       

A . 《宅地法》 B . 《人权宣言》 C . 《独立宣言》 D . 《巴黎和约》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句中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下列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李立到外国人在重庆开办的工厂上班 B . 小伍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 C . 田刚大哥因加入义和团惨死街头 D . 老钱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 . 萨拉热窝事件
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小明看到新闻利比亚战乱,他想知道利比亚的位置,请问他用什么地图来查看(    )  
A . 欧洲导游图 B . 美洲地形图 C . 世界政治地图 D . 中国交通图
小东的爸爸刚从俄罗斯出差回来,有关俄罗斯的说法错误是俄罗斯(     )
A .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 . 领土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 C . 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相望        D . 有三条大河注入北冰洋,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我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后发表了《三亚宣言》。下图为金砖国家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巴西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 . 俄罗斯地跨两大洲,陆地面积最大 C . 南非位于西半球,东部濒临大西洋 D . 印度地处南亚,位于中国的东南面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主要成果是(     )


A . 打退了英、法、美等国家的军事干涉 B .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 保障了战争期间的人力供应 D .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关于工业革命后人们在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巧克力、果酱等以前在上层社会消费的食品成为大众化的食品 B . 人们开始追求饮食结构的合理化 C . 绿色食品开始走进百姓家庭 D . 越来越多的人养成食肉的习惯
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 . 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 . 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     D . 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 .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的激化 C .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招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材料二: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周恩来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利用有利战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时间内共歼敌1.4万余人。

材料三:人民群众支援三战役统计表

项目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民工

160万人

543万人

154万人

担架

1.38万副

30.5万副

2万副

车辆

6750辆

88万辆

40万辆

牲畜

80万头

76.7万头

100万头

船只

 

8500只

 

粮食

0.7亿斤

9.6亿斤

3.1亿斤

  1. (1)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采用了怎样的作战方式和原则?   
  3. (3) 简述材料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4. (4)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分析中国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你知道吗?】读“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为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2. (2) ①为季风,来自洋,主要影响我国的地区;②为季风,来自洋,主要影响我国的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3. (3) 我们把受到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A称为区,而我国地区B受其影响不明显,称为区。
  4. (4) A与B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山。
英语国家的法律,吸收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困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西方某些司法原则,也起源于罗马法。这表明罗马法( )           
A . 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 B . 对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C .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 .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2020 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团结应对疫情。回顾二战,为抗击共同敌人,各国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开始于(   )
A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 开罗会议的召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C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 《波茨坦公告》的发布
它的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治水”的治水指导思想……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万里长城 D . 京杭大运河
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1. (1)   城市最初形成时所在的位置,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 条件。从防卫角度看, 等地,便于防守。
  2. (2)   其次,还要考虑 等自然条件。从交通角度看, 与水陆交通运转点等地,交通便利。
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权得到巩固

1925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27年苏联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

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 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 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什么?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定?“美军重拳出击”又指何事?

(4)1943年亚洲与欧洲两个战场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共同作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