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黄花岗起义 D . 武昌起义
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

A . 种植业 B . 畜牧业 C . 林业 D . 渔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发展道路。

材料一:

     

图一: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上签约的场景   图二:1900年炮火燃烧下的北京城

材料二:在中西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新的发展道路。——《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材

  1. (1)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中华民族屈辱的缩影和见证,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
  3. (3) 请简要分析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新”在哪里。
2017年1月开始的为期三个月的“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挖掘”已发现了五十两银锭、戒指、簪子等文物。从史料的类型来看,这些出土的文物属于(   )

A . 实物资料 B . 第一手资料 C . 文献资料 D . 第二手资料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白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与记载相应的选项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华佗制成“麻沸散” C . 雕版印刷的发明 D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
A . 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B . 决定领导学生进行五四运动 C . 决定成立中国第一个早期组织 D . 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
豆豆和丫丫是一对网上好友,读他们在微信上的一段对话(见下图),可见豆豆生活在(    )

 


A . 云贵高原 B . 黄土高原 C . 东北平原 D . 青藏高原
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战役 C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他们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埃及发现了希腊文化,还接触了印度的数学和哲学。他们的脚步所到之处,都出现了学习的热潮。上述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 . 古印度人 B . 阿拉伯人 C . 古巴比伦人 D . 古希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请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平等 B . 民族团结 C . 民族共同繁荣 D . 民族区域自治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亿,世界人口总趋势在不断,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尤其是二战结束后,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迅猛增长,使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加。
世界三大宗教都首先形成于(    )
A . 欧洲 B . 亚洲 C . 非洲 D . 美洲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根廷国家示意图及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

材料二:阿根廷因著名的畜牧业而被冠以“驮在牛背上的国家”。在阿根廷的中,东部,有一片草类茂盛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阿根廷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大规模粗放式生产。随着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保鲜技术的逐步提高,大量牛肉出口运往欧洲,出口牛肉居世界第一位。

  1. (1) 据材料一图,描述阿根廷的地理位置。
  2. (2) 联系材料二,概括阿根廷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3. (3) 根据两则材料,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阿根廷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取得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对此,有人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人民战争路线指引下取得的  ②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③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附:茶马古道带示意图)

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1. (1) 茶马古道途径我国多个省级行政区流经我国众多省级行政区,写出图中①、②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②:。省区③处于(地形单元),主要生产特色是
  2. (2) 省区②出产的茶叶是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的重要来源之一,请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省区②盛产茶叶的有利条件
  3. (3) 结合材料二,请你为“茶马古道”的再次兴盛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年11月中国科考队从上海远赴南极开展了第35次科考。随行队医是来自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丁孟德医生,他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南极的信息。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信息链接

2018年全球共计有5万多名游客来到南极,欣赏体验漫天冰雪覆盖的场景;2018年12月以来,南极周围的海冰以每天25.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削减,南极冰盖正在加速融化;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含铁品味高,有“南极铁山”之称。

  1. (1) 观察地图,填写相应的地理名称。甲:洋;

    乙:洲;长城站位于纬度(高/中/低)。

  2. (2) 上海位于南极点的什么方向?请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科考队选择11月份出发的原因。
  3. (3) 阅读信息链接,分析南极存在的科考价值。
2016年是中国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2. (2) 今年(2016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人赢得了中国”?
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下列关于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特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生活在沙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们,因为气候炎热,乡村民居往往墙厚窗小。

②北冰洋附近民居设计一般是厚墙设计,屋顶倾斜角度大,以适应寒冷和多雪天气。

③夏季的地中海沿岸因温和多雨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④我国云南傣族生活的地区,因盛产竹木,而以竹木为主材搭建民居。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设计一次中国百年历史展览活动,梳理出部分重大历史事实。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历史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相应的历史事实(材料以外)并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楼明,(要求:明确写出选择和补充的历史事实,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突发事件威胁人类和平。1914年,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 . 同盟国军事集团的形成 B . 萨拉热窝事件 C .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 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形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