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诗文往往蕴含着很多的历史信息。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序号
诗句
作者
反映的史实
A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①
平定东南沿海倭寇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②
材料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
——靠知
(1)
联系所学知识,在材料一表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
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是否佐证了材料二中郑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 ①戚继光;②收复台湾(或台湾得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示例一:是。因为材料一中的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一号,都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荷兰人强占的台湾和倭寇进犯的地方是岛屿和沿海地区,都和海洋有关,佐证了郑和的观点。 示例二:不完全是。材料一中的荷兰人强占的台湾和倭寇进犯的地方是岛屿和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权的体现,佐证了郑和的“危险来自海上”的观点,但“财富来自于海上”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体现,新航路的开辟促成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史实可以佐证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