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 知识点题库

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纪念馆

A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与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1. (1)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20世纪30年代张学良在哪一事件中执行了此政策?
  2. (2) 材料二中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下达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什么样的精神?
  3. (3) 在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哪两位?
  4. (4)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5. (5) 请列举两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来证实问题(4)答案观点的正确。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合作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持久的抗日活动中,两党合作,为中国抗日运动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中日双方动员兵力超过一百万人,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也将日本拖入战争泥沼。

——《一寸河山一寸血》

材料二: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这次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目标的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目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千米,公路1500余千米,破坏桥梁、车站、隧道260多处,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2005年8月9日《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中“这次大规模”的战役指的是哪一场战役?说出该战役的指挥者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国际历史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点并展开论述。
史料实证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历史资料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77”火花

图2抗日军政大学招生广告

(现存于陕西档粜馆)

图3《大公报》

材料二:毛泽东说:“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就必须大大增加抗战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强弱的对比……增加抗战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办学校……”

——盂昭群《毛泽东与抗大的创建和发展》

材料三:昆仑关战使发生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日军第五师团突然在广东饮县登录,十一月二十四日占投南宁,十二月初占领昆仑关。日军原拟乘虚由贵州直攻重庆,国民政府旋即调集了大军反攻,父亲(注:指自崇禧).担任总指挥。十二月三十一日,克复了昆仑关,歼敌八千余,取得中国抗日攻坚战首次胜刮,昆仑关大捷一时震撼四方。

——白先勇《父亲与民国》(上卷)

  1. (1) 材料一中图1的火柴盒上的“77”火花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计?这一事件对中国时局有何最大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2和材料二,说出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所做的工作及其目的。此外,中国共产党还为抗战做了哪些努力?请举一例说明。
  3. (3) 材料三中的昆仑关战役属于抗战中哪一战场的战役?结合材料三说出昆仑关战役的意义。这个战场还进行了哪些战役给日本侵略军沉重打击?请举一例说明。
  4. (4) 材料一中图3的《大公报》应该出版于哪一年?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日本投降矣”,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此役发生在(  )
A . 东北抗战 B . 淞沪会战 C . 长城会战 D . 南京保卫战
在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起一座座英雄的丰碑。下列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是(   )

①邓世昌      ②谢晋元        ③林则徐       ④杨靖宇      ⑤戚继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⑤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页。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刘老师决定让九年级的同学编排一部抗日历史剧。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在剧中的是(    )
A . 淞沪会战中,中国战士英勇作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 中共召开七大,毛泽东主持了大会,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C . 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打退敌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D . 国共军队鼎力合作,艰苦奋战,一举赢得了汀泗桥和贺胜桥两场大战的胜利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 . 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B . 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 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下列关于抗日民族战争表述有误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既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 随着军部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C . 随着南京的陷落,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 D .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A . 谢晋元 B . 佟麟阁 C . 赵登禹 D . 张自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阐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 (1) 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介绍这种理论的“中国先进分子”是谁?
  2. (2)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 (3) 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2020年年度热门电影《八佰》讲述了一个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加强营固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一故事的背景是(    )
A .  太原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淞沪会战
历史在设计着建筑,建筑在浓缩着历史。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角锥体状的陵墓是,是埃及人智慧的结晶;1937年,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四行仓库见证了会战的历史。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梅州人(   )
A . 谢晋元 B . 姚子青 C . 黄梅兴 D . 古大存
持续会战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武汉会战 C . 长沙会战 D . 百团大战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    )
A .   武汉会战 B . 长沙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徐州会战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第三次长沙会战
请按战役开始时间的先后排列以下事件(    ) 

 ①淞沪会战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③武汉会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④③②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下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

A . 淞沪会战 B . 武汉会战 C . 广州会战 D . 长沙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