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 知识点

1、八一三事变  
①时间:1937.8.13  
②地点:上海
③借口:虹桥机场事件
④影响:淞沪会战爆发
   
2、淞沪会战(1937.8——1937.11)  
①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②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③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淞沪会战 知识点题库

填空题

①()淞沪会战           A.合计歼灭日军十二万

②()长沙会战           B.抗战第一胜

③()平型关战役        C.抗战第一次毙敌万人以上的胜利

④()台儿庄战役        D.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1. (1) 具体列举两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举例即可)。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3. (3) 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右图所示战役发生于全面抗战初期,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7年,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1937年,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1937年,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抗战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③②④
请举出与下列历史战役特点相对应的战役名称或军事行动。
  1. (1)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 (2) 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
  3. (3)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 (4)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与巴金先生的这点“感想”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 . 华北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 .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这样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此报道描述的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C . 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 D . 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报道反映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哪次战役?(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长沙会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占我国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平               ②沈阳                  ③南京            ④上海。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二: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自身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词,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在抗战中的意义。材料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4. (4)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
A . 百团大战 B . 第三次长沙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中,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之迷梦的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徐州会战 D . 武汉会战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第一次卡住日本战争机器的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台儿庄大捷 D . 百团大战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平!打创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1. (1) 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在这一时期,中共领导的第四军战功显著,被誉为“铁军”,该军队由谁率领?
  2. (2) 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 (4) 材料四中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5. (5) 通过以上探索,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电影《八佰》讲述了被作“八百壮士”的国名革命军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历史事件。与该电影有关的战役对中国战局的影响是(    )
A . 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B . 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 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 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是中华文明得以源源不断、长盛不衰的原因。近代以来,列强多次掀起侵华战争,而中国人民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1. (1) 如下图是广东省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往来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请你简单叙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 (2) “中国人民是背负着极大地耻辱进入20世纪的”,这句话中的“耻辱”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由于中国近代的哪次爱国主义运动引发的。
  3. (3)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内争主权,外除国贼”是我国近代一次爱国运动的口号,请写出这次运动的名称,并简述其在我国民主革命史中的历史地位。
  4. (4)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开辟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请分别列举一个正而战场和敌后战场我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例。
淞沪会战

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事迹:

⑴宝山保卫战:姚子青营。

⑵坚守四行仓库:谢晋元部。

结果: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