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日本投降 ④八一三事变
①七七事变②八一三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选项 | 战役 | 意义 |
A | 平型关大捷 |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
B | 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C | 台儿庄战役 |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
D | 武汉会战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① | 西安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② | 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③ | 台儿庄战役 |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
④ | 武汉会战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材料一:在会战的攻势作战阶段,蒋介石亲临上海前线视察,要求战士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最终,中国军队以伤亡20余万人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孙继业、孙志华《正面战场大会战》
材料二:东北民众及未走之东北军组建抗日义勇军,仅1932年1月就袭击日占城市30多次;各地学生开展集会游行,宣传抗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各界人民募捐大批物品,慰劳抗战将士;800多万华侨平均每月捐款2000多万元。
——摘编自李宏生主编《历史》等
材料三: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击破日军的“囚笼”,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破坏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第二阶段重点攻占深入根据地的据点;面对日军报复性的“扫荡”,八路军开始了反“扫荡”为主的第三阶段作战。
——摘编自王东福、芮素平《中国历史100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