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会战的攻势作战阶段,蒋介石亲临上海前线视察,要求战士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最终,中国军队以伤亡20余万人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孙继业、孙志华《正面战场大会战》
材料二:东北民众及未走之东北军组建抗日义勇军,仅1932年1月就袭击日占城市30多次;各地学生开展集会游行,宣传抗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各界人民募捐大批物品,慰劳抗战将士;800多万华侨平均每月捐款2000多万元。
——摘编自李宏生主编《历史》等
材料三: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击破日军的“囚笼”,八路军发起了“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破坏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第二阶段重点攻占深入根据地的据点;面对日军报复性的“扫荡”,八路军开始了反“扫荡”为主的第三阶段作战。
——摘编自王东福、芮素平《中国历史100断面》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战”的名称,以及“会战”的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抗战方式。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的目的,并比较战役前两阶段与第三阶段作战重点的不同。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答案: 淞沪会战。意义:打破了日军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方式:组建义勇军,袭击日占城市;学生集会游行,宣传抗日;捐物,慰劳将士;捐款。(写出其中一点可)
目的: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击破日军的“囚笼”。不同:前两阶段的作战重点是破坏华北交通线和攻占据点,第三阶段重点是反扫荡。
原因:将士的浴血奋战;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实行全民族抗战;各战场的相互配合;国共合作抗战;正确的战略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际支援;抗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写出其中一点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