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 知识点题库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一二·九”运动  ④淞沪会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②④①
2017年,日本“出云”号护卫舰于15日亮相由新加坡海军主办的国际观舰式,其前身系淞沪会战日军主力巡洋舰。70多年前的淞沪会战(    )
A . 新四军奉命参加了会战 B . 日军占领上海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C . 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 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 . 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战史实各一例。
  2.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 . 全民族抗战 B . 正面战场抗战 C . 敌后战场抗战 D . 八路军抗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 . 第三次长沙会战 B . 武汉会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淞沪会战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的会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忻口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长沙会战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此役发生在(    )
A . 东北抗战 B . 长城会战 C . 淞沪会战 D . 南京保卫战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    )

①《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

②日军占锁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③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A . 长沙会战 B . 淞沪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徐州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枣宜会战 D . 豫湘桂战役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 .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 . 南昌起义 C .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 D . 西安事变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由此可知这场战役(   )
A . 迫使日本暂缓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 .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 迫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 . 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请写出下列相关战役。
  1. (1)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
  2. (2) 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
  3. (3)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的战役:
  4. (4) 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    )
A . 沈阳 B . 天津 C . 北平 D . 重庆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战役是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错误:;改正:

  2. (2) 1937年,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错误:;改正:

  3. (3) 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错误:;改正:

  4. (4) 7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错误:;改正:

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10月,国民革命军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留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殊死搏斗的历史。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战役是(    ) 
A . 豫湘桂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淞沪会战 D .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
A .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B . 意味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 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 D .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