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山流水、黄钟大吕、余音绕梁这三个成语都与音乐有关。
B .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C . 见义勇为、足智多谋、叶公好龙感情色彩相同。
D . “未来可期”这四个字按音序排列依次是“可、来、期、未”。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扑腾 清爽 钩竿 洒落
B . 冰雪 戏要 分裂 娇软
C . 布料 衬衫 流淌 思绪
D . 莫非 池塘 题前 负责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晓”字在字典中有3种解释:①天刚亮的时候;②晓得,知道,懂得;③使人知道。给下列词语中的“晓”选择正确的义项:晓风,知晓。
课内阅读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呛(liàng qiàng)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 )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 )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
-
-
(2)
“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是因为( )
A . 我被这恶劣的天气吓到了。
B . 我被水泥板绊倒了。
C . 我被盲人伯伯的行为打动了。
D . 我因为自己帮助盲人感到自豪。
-
-
-
-
(4)
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
①文章描写了小姑娘在雨中帮助盲人,送他回家的一件事,赞扬了她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②文章主要写了盲人伯伯搬水泥板的事,赞扬了他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③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为别人着想的好品质,表达了小姑娘要向盲人伯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
(5)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不超过30个字)
-
读课文《自然之道》,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美食。
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
-
-
-
-
(3)
这段话是结构,船夫驾驶技术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4)
“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拥”的字义有:⑴持有;⑵抱;⑶聚到一块儿;⑷围着。在以下句子中,拥字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①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②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③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④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
-
模仿例句,写片段。
例: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是这样的一幅画。
怎样呢?,是这样。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走马观花。(跑)
B . 自愧弗如。(不)
C . 不以为然。(对)
D . 赴汤蹈火。(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按要求写句子。
-
-
-
(2)
父亲对母亲说:“虽然现在形势很严峻,但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
-
(3)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仿
写句子)
-
-
(4)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
-
(5)
洗手的时候,目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仿照句子,写一写你曾经流逝的日子)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项是( )。
A . 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让我们深受感动。
B . 我非常喜欢灯火辉煌的乡村,也同样热爱炊烟袅袅的城市生活。
C . 小姑娘见不得生人,每逢客人来访她都显得局促不安。
D . 白鹅也有看守门户的本领,凡有生客进来,必然厉声叫器。
这学期,我们从课本中认识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人物,请选择相应的字母填空。
A.善于观察,善于推理。 B.为民除害,敢作敢为。
C.胸襟博大,志存高远。 D.造福人类,不屈不挠。
-
-
-
-
-
-
把下面的音节分类写下来。
yuán diǎn zhuō yún yuè
xiǎng yǔ zhǐ xiào shí
guāng chí yī huàn jiào
wǔ zuì zì guā
整体认读音节:
三拼音节:
“不管怎么说,他们得有一个老师吧?”与这句话意思不同的是( )
A . 他们有一个老师吗?
B . 难道他们不需要有一个老师吗?
C . 不管怎么说,他们得有一个老师。
D . 难道他们可以没有一个老师吗?
课文综合回顾。
(1)《学弈》讲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填序号)
①两小儿辩日 ②两小儿笑 ③孔子不能决 ④孔子见两小儿
读书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是从( )角度提出的。
A.从课文写法上提出的。 B.从课文内容提出的。 C.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题。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事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长篇小说(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通过诸葛亮的“笑”和语言,可以感受到( )
A.诸葛亮自高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B.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所以胸有成竹、泰然自若。
C.诸葛亮怕完不成造箭任务,所以借酒消愁,强颜欢笑。
【3】“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 )
A.防止军士们被箭射到。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
C.使船两面受箭,而且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是点明当时的天气情况,没有特殊作用。
B.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这是成功借箭的重要条件。所以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C.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
【5】曹操下令“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A.胆小怕事 B.谨慎多疑 C.足智多谋
【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____)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___)
③他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曹操生性多疑。(____)
④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___)
课文传真。
课文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字中有“情”:《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怀念母亲》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
,对祖国母亲 ;《唯一的听众》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则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 。
文字中有“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品味着这些句子,感叹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这是一种 的境界啊!
课外阅读。
端 午 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 健康)、手脚(伶俐 灵活)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马上 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纯粹 单调)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shù)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qiú)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从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是: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 ,涉及面之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的 。
【3】文章是按______的顺序写的。
【4】虽然《端午日》不是纯粹描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端午日的民俗。当地端午日的民俗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端午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