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题。《草船借箭》(节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事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1】“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长篇小说(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通过诸葛亮的“笑”和语言,可以感受到( )A.诸葛亮自高自大,不把曹操放在眼里。B.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所以胸有成竹、泰然自若。C.诸葛亮怕完不成造箭任务,所以借酒消愁,强颜欢笑。【3】“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 )A.防止军士们被箭射到。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使船两面受箭,而且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只是点明当时的天气情况,没有特殊作用。B.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这是成功借箭的重要条件。所以环境描写为下文做好了铺垫。C.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5】曹操下令“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A.胆小怕事 B.谨慎多疑 C.足智多谋【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①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____)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___)③他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曹操生性多疑。(____)④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___)
答案:【答案】【1】C【2】B【3】C【4】A【5】B【6】 √ √ √ ×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常识。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短文。因为曹操生性多疑,诸葛亮断定曹军不敢贸然攻击他们。所以诸葛亮胸有成竹、泰然自若。【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短文。诸葛亮这样做,一方面想让船受力均匀,另一方面想省去调头的麻烦,便于快速撤离。【4】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此短文的首句交待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为下文的描述作了铺垫。【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短文。曹操害怕有埋伏,不敢轻易出兵,体现了他谨慎多疑的特点。【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诸葛亮能掐会算,因为他是神仙。”这不是短文所体现的思想,同时,这也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