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
A . “振兴中华” B . “自强”“求富” C . “打倒孔家店” D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在课程设置上,蒋介石提出,除了要学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史等相关的政治性科目也必不可少。材料反映了黄埔军校(   )
A . 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B . 有着严格的校规校纪 C .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D . 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
一同学想设计一份主题为“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历史小报,你认为他应收集下列哪些人物的资料比较妥当(    )

①曾国藩  ②林则徐  ③李鸿章  ④左宗棠  ⑤洪秀全  ⑥张之洞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③④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统一战线”的是;属于“武装斗争”的是;属于“党的建设”的是。(填写编号即可)
  2. (2) 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请人选其中一个“法宝”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在(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四一二政变 C . 西安事变 D . 卢沟桥事变
《时局图》(如图)是爱国华侨谢缵泰1898年创作的反映中国近代时事的漫画,创作此漫画的时代背景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洋务运动
他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某中学学生W.既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又是一名军事“发烧友”,特别想撰写一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旅小小说。但是,在撰写部分之后,却发现知识有限,出现了不少错误。为此,特请你为他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19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是南斯拉夫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以德国、奥匈等为一方,对英国、法国、俄国等一方开战,并在三条战线上大打出手。随后,美国、日本、中国又加入英法一方作战;而俄国却在二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大战。到1918年,德国、奥匈终因势力不济,战败投降,一战结束。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但英法美等列强竟然把德国在中国山西的权益转让给韩国。这引发中国人民强烈不满而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此后百年间,“三线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前进的动力。

①错误:                  修正:

②错误:                  修正:                

③错误:                  修正:                 

④错误:                  修正:   

⑤错误:                  修正:                 

《中央日报》曾评价近代一场运动“在中国外交史上占了民众外交史的第一页”,称其为“外交的当头棒,文化的奋兴剂”,并肯定学生运动为“吾国政史上国民意识集合表现之一创端,亦为近年民族运动之一壮举”。这场运动(    )
A .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 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C . 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D .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由于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它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桥梁”。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家

    革命(改革)名称

    废除的旧制度

    领导人物

    历史影响

    美国

    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俄国

    1861年改革

    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

    幕府制度

    明治天皇

  2. (2) 19世纪末,中国进行的改革尤为艰难,仁人志士抛洒热血,却无力回天。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3. (3)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请用美国近代史上的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

1919年左右,“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失去了信任,并且发觉很难将西方同时看成导师和压迫者”。此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转向(    )
A .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 . 提倡封建传统文化 C .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 批判西方民主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某变法令的内容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1. (1) 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从其纲领来看,该革命组织性质如何?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后来孙中山将其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2. (2) 材料二变法令的发布者是谁?该法令的发布对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积极意义?
  3. (3) 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文献?此文献具有怎样的性质?有何重要意义?
  4. (4) 材料四这一段话反映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充分体现了其怎样的性质?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观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划“正确”,否则划“错误”。

图1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图2屈辱的见证

图31900年的北京

  1. (1) 图1中条约涉及到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   )

  2. (2) 图1场景出现在1840年。(   )

  3. (3) 制造图2惨景的罪魁祸首是美国。(   )

  4. (4) 图3战争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5. (5) 图2和图3情景发生在同一场侵略战争中。(   )

  6. (6) 三幅图片让我们看到了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   )

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A .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 .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有学者说,我国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位学者叙述的事件应该为(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总会留下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人物。

①面对西北边疆危机,他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人”:

②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北地区指挥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③他提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

④当他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决定性因素的是(    )
A . 巨大的民族觉醒 B . 空前的民族团结 C . 英勇的民族抗争 D . 强烈的民族自信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为通商口岸 B . 《天津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二亿两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悲伤是因为(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 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