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B . 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 C . 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 D . 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一大 C . 中共二大 D . 国民党一大
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他领导了中国禁烟运动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 关天培 B . 林则徐 C . 李鸿章 D . 张之洞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 . 中西文化融合 B . 习惯完全西方化 C . 天文学发展迅速 D . 汉语词汇丰富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主席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的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之一。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

  2. (2) 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八年”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事件是什么?并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批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据此指出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

A . 农民阶级 B . 工人阶级 C . 地主阶级 D . 民族资产阶级
解读历史图片材料,往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信息。读下图材料,完成小题。

  1. (1) 20世纪初,先后建立起来的不同性质的政党都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入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正确的纲 B . 实现国内和平,发展经济 C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D . 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2. (2) 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一次改革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哪次战役中(    )
A . 丰岛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 (1)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 (2)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3)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同治十二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

A . 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 . 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 . 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 . 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中”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设立京师大学堂 

③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④废止科举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①③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 100万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等。

  1. (1) 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 (3) 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上海是中国的一座繁华大都市,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

①最早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②商务印书馆的创办③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④签订了“双十协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1、图2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哪两次重要会议的遗址?

  2. (2)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星星之火到长征壮歌,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 (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以上革命征程中,谈谈你的感悟。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