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下图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逐步展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轮船等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欧美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并在世界各地开拓市场。19世纪后半叶开始,几大资本主义强国几乎同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石油成为新的能源,汽车、飞机进入社会生活,垄断组织出现。

材料四  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日本变政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861年和1898年分别在经济与政治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从而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哪一个国家最先开始和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中提及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4. (4) 根据材料四,请分析康有为主张学习的对象是哪国?原因是什么?
  5. (5)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1861﹣1915年期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 (1) 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写出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句口号。 
  2. (2)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 (3) 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小明和小红看一本历史画册,两人对书中谭嗣同被杀、戊戌变法事件失败原因而争论不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绪帝没有实权 B .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 .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 . 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二次革命”又称讨袁之役,其燦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 国民党成立 B . 宋教仁案 C . 袁世凯复辟 D . 武昌起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下资料能够作为申报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①2005年出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志》
②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的照片
③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
④电影《南京!南京!》
⑤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B .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 .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1936年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016年10月是红军长征80周年,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A .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 .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 .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1895年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因列强钳制而更加艰难,为挽回国家利益,刚刚梦圆状元的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挂冠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体现了他在践行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

A . 自强求富 B . 重农抑商 C . 实业救国 D . 文明开化
1919年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该电文反映(    )
A .   华盛顿体系的不合理性 B .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C . 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 . 五四运动广泛的参与性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中国同盟会 C . 华兴会 D . 强学会
下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毛泽东“在渝市(重庆)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A . 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B . 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D .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校歌所传颂的军校创建于(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国民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落后致屈辱】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这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

【救国于危难】

材料二: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秋瑾《如此江山》

【革命新曙光】

材料三:“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开辟新天地】

材料四: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②直至阶级结束为止,即直至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1. (1)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
  2. (2) 有人将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救治行动”分别指什么?
  3. (3) 材料三中“时代”指的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意义?
  4. (4) 材料四中“我们党”是哪一党派?“我们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小明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 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 . 秋收起义──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红军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 . 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材料一  “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 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唯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史册。”

  1. (1) “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1900年“西方列强的野蛮”指的是西方列强在1900年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材料二中的历史情景绘画指的是同一个历史事件,请说出这个历史事件的名称。

  3. (3)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什么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部宪法是什么?

  4. (4)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 (5) 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以中国何处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签订《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摘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1. (1) 材料一中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哪场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2. (2) 材料二中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割让哪些领土?
  3. (3) 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材料三中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是多少白银?
  4. (4) 简述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或战争)对中国社会分别有何影响?
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 魏源编海国图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
  2. (2) 材料一中的和约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签订的?
  3. (3) 这一事件的性质如何?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4. (4) 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 挺进大别山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1. (1)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英国能“技冠群雄”的政治的提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图1人物是谁?他的成就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图2中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图3所示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是什么?

  3. (3) 图4是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它创办于哪次运动中?这次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 (4) 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