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1. (1) 材料一中所指的“旧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政治制度”指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1683年6月中旬,……清军三路出击,经一场激战,大败郑军(台湾郑氏政权军队)。郑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向清军投降。8月,清军进驻台湾。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唐朝当时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图二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我国民族融合的环境是什么?元朝还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材料三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有何意义?
  4. (4) 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 . 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 . 尧发明了文字 C .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 . 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比较唐与日本的铜钱,不能得出以下的结论的一项是(   )

A . 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 B . 开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 C . 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 D . 日本铜钱是仿照唐朝铜钱铸造的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最主要的社会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 . 主要是方便了隋炀帝本人南巡的游玩 D . 加强北部边防
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其独特的文明象征。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最古老的非洲国家,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    )
A . 尼罗河 B . 金字塔 C . 狮身人面像 D . 木乃伊
下表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某次重大战役的战绩情况,它是(    )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A . 平型关大捷 B . 百团大战 C . 淞沪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从“克莱武对印度的疯狂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中,归纳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 .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 B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D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 .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这个词语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民解放军”、“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人民币”,乃至我们六盘水市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这表明我国(    )
A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B . 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C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已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共一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他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首创“元首制”,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他是(    )
A . 汉谟拉比 B . 伯里克利 C . 查理 D . 屋大维

阅读下列材料和路线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1)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          (1) ,当时东起中国         (1) ,西至         (1)

2)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2)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2)

4)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

5)为保证这条通道畅通,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2·1·c·n·j·y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1分)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怎样体现这种思想的,请举一例说明。(2分)

2)材料二中两位人物为建立理想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创立的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这个理论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思想(理论)分别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20134月,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马拉松长跑项目源自古代历史上的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十字军东征

杭州西湖边有一景点,门上写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   

A.岳飞             B.魏征              C.姚崇             D.寇准

2008324,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A.东方文明的摇篮                                     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文文明的摇篮                                     D.农业文明的摇篮

历史活动课上,李明同学扮演孔子时所说的台词应该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兼爱”“非攻”

C.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