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和饮茶习俗,都源于中国。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科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一:
图1:《春秋左传》 图2:希罗多德《历史》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思想界极重历史,尊重、敬畏从历史的运动中把握真理的中国传统史学。来源于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常常成为政治家们制定政策的重要参照。在监察制度还不够严密的古代,传统历史学对政治人物的督诫、震慑作用特别巨大。追求历史学的社会治理功能,追求经世之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显著特点。在希腊人眼里,哲学是最高学术的代表,“史”还不如“诗”地位高。在希腊人看来,知识或真理只能从永恒的常在中去把握,历史学只能提供低于“知识”的“意见”。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的《历史》,是写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的历史,为希罗多德目所及、耳能闻的历史。修昔底德认为历史事件以前与以后发生些什么,都没有意义。古代希腊人的史学对社会服务少有关注,认为求是与致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正如我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贸易不平衡、纺织品特保、对华反倾销等问题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争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
等是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贸易摩擦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苗迎春《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影响》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二: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君变革的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三中“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商君为变法付出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出理由。
(4)、综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卫鞅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06年宜昌市)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A.洛阳
B.魏
C.蜀
D.吴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实业。”“××”应为
A.严复 B.魏源 C.张謇 D.詹天佑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聋哑女邰丽华领衔表演的舞蹈《飞天》倾倒了无数观众。该舞蹈取材于下列哪个雕刻艺术宝库中的壁画。 ( )
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墓兵马俑 D.甘肃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