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来黄石传播革命真理和开展建党工作的是(    )

A . 仇国升 B . 刘敢生 C . 林育英 D . 林家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 . 大跃进运动 B . 抗美援朝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镇压反革命运动
“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
A . 省去分封的麻烦 B . 减少政府开支 C . 得到分封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 . 分割后的各小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下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        ”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这说明了工业革命(    )
A . 普及了高等教育 B . 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 C .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
元朝在地方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行中书省
与下列示意图中①所代表的朝代相关的史实为(   )
A . 杯酒释兵权 B . 签订“澶渊之盟” C .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D . 最早发行纸币
海内外华人每年都会举办拜祖大典、寻根节、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纪念炎帝、黄帝,如湖北省随州市举办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等,这些纪念活动现已成为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世界华人隆重纪念炎帝、黄帝是因为他们(    )
A . 教民开垦耕种 B . 发明了文字 C .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 . 编制了乐谱
“以年轻的贵族拉斐德为首的法国人士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这说明(   )
A . 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B . 法国支援是美国独立的根本原因 C . 《人权宣言》深刻影响《独立宣言》 D . 美国独立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材料四:(唐太宗)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2. (2)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下图中西汉时期设置的管辖包括令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

A . 新疆郡 B . 西域都护 C . 太尉 D . 实施推恩令

中、美、日三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美、中日关系一直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2007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时说,在这里就好像“回到了2 500年前的文化原点”,强调日中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古代史上友好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下图),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联想到中日关系的未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田康夫题词的理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中美关系的发展”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列出了以下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你从中美关系的角度说明其选择的主要理由。

重大事件

主要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朝鲜战争

尼克松访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它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发源地。在这块土

地上。人类创造了令人眩目的古希腊文明、罗马文化,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源头。

欧洲人凭借其发达的技术、开放的思想独领世界风骚,从“海上马车夫”到“日不落帝国”,欧洲人在这个星球上曾是何等风光。然而,欧罗巴大地上演绎过多少历史的纠葛和纷争;欧洲列国经过怎样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版图?今天欧洲人在享受工业文明和高福利生活的同

时,正在谋求建立统一的欧洲,欧洲人正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的和平统一的伟大试验。”

——《一口气读完欧洲史》

1)请举两例史实证明材料中“欧洲人凭借开放的思想独领世界风骚”。

2)促使“日不落帝国”崛起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3)“欧洲列国经过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版图”。19世纪初期和20世纪末期,导致欧洲版图发生巨大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分别什么?

揭示历史事物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A.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         

B.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对峙————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C.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今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请回答下列各问:

(1) )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1 10 10 日晚,( )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4)1912 1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临时政府成立。

(5)1912 2 12 日,在( )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6)1912 3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7) 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只是维护国家疆土的统一

B消除国王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C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D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全部都统一于中央,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局面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成立的地点是( 

 A 东京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