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铜鼠首和兔首。直接导致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 . 《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 《马关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 .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历程。

             

图一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图二  历史性的握手

             

图三   乔的笑                             图四   中英 中葡政权交接仪式

  1. (1) 指出图一中双方达成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 (2) 图二是1972年是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历史性握手。尼克松总统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他首次访华时也说“我走完梯级(从飞机舷梯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 (3) 图三发生在1971年,请问图中乔冠华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4. (4) 图四证明新中国在统一大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请写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精确到年月日)
  5. (5) 建国已70多年,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国际组织的工作。我国外交成就斐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任选两方面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这场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地主、官僚、商人投资新式工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869年在上海成立的发昌机器厂、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等。这些商办企业是近代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英定了近代工业的基础,1875年,由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肾李鸿章等人倡议,经总理衙门核准,每年调拨关税和匣金400万两作为经费,计划在10年内建成南洋、北洋、粤洋三支水师。运动期间,西方的军理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主要有日本石井忠利的《战法学》,德国康贝的《练兵新书》等。1862年6月开办了“同文馆”,设英、法、俄文三个班,随后又增加了算学、天文、外国历史、地理等课程。从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八人后来做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从此中国外交官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清政府的外交有了起色。

  1. (1) 材料一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哪三个领域。
  2. (2) 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
普京在评论苏联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 . 完全肯定 B . 全盘否定 C . 客观公正 D . 不置可否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对“复兴”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   借古典文化恢复封建文化 B . 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C . 借助神学来复兴宗教文化 D . 目标在于重返古罗马辉煌
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大战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 小说《黄海大战》 B . 电影《甲午中日战争》 C . 民间留传下来的对黄海大战的描述 D . 日本人拍摄的黄海战役时的照片
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 . “发现”美洲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三角贸易” D . 美国南北战争
当今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呈现出不断深入发展的趋势。与上个世纪相比,今天的世界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与合作共赢的追求,更有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分别写出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名称。
  2. (2) 1991年底,旧的格局已经崩溃,然而当今仍有西方大国以“冷战”思维和手段面对中国的崛起。历史上制定“冷战”政策的国家是谁?“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3)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别呈现什么趋势?
  4. (4) 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如何应对?(至少写出两点)
综合练习。
  1. (1)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概况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协议

    意义

    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2) 20世纪,中国依次经历了清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立→战争→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B . 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C .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1938年,武汉会战使日本速战速决方针彻底破产

展望历史,中美关系柳暗花明。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怎样做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上述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

2)这些历史事件分别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3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两面概述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史实辨析

在远东进行的中日战争,与193991德国入侵波兰,随后法国、英国支持波兰这一欧洲战争,成为两个“地区”冲突,它们都同样残酷和痛苦。但这最初两个地区的战争发展成了一场注定“所有”的国家都要参与的世界战争。同盟国取得胜利前,实际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它产生了难以想象的种种暴行:600多万名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轰炸了广岛和长崎。     

——[]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

   1)下列观点,从材料中正确提取的请在括号中画“√”,否则画上“×”。

①上述材料描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日战争和德国入侵波兰最早只是“地区”冲突,后发展成为世界战争。     

③作者认为对广岛和长崎投掷的原子弹其本身也是一种暴行。    

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和德国是这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⑤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的结果为同盟国取得了胜利。(   

   2)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上述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你是否完全认可?如果认可,请谈一谈读过材料后你的感受。如果不认可,请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双十协定”这二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的是(  )

A.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B.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C.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     D.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

  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有

  ①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

  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我们尊林则徐为中华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派兵从外国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B.主持了禁烟运动

C.率军抵抗英军进攻吴淞炮台               D.领导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