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小说《巨人传》中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重新恢复真理的精神实质是(    )
A . 专制主义 B . 自由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人文主义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 . 古代埃及文明 B . 古代两河流城文明 C . 古代印度文明 D . 古代中国文明
十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政权的是(    )
A . 松赞干布 B . 耶律阿保机 C . 元昊 D . 尺带珠丹
一名军人是1928年底在井冈山入伍的,当年他参加的部队名称应是(   )

A . 国民革命军 B . 中国工农红军 C . 新四军 D . 解放军
丝绸之路使不同文明地区搭起了文化桥梁。借助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
A . 土耳其人 B . 希腊人 C . 罗马人 D . 阿拉伯人
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第5位;1928年,第5位;1937年,第2位。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

A . 农奴制的废除 B .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 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中央集权制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

【史料呈现】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如图1所示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如图2所示

材料四: 如图3所示

【问题探究】

  1. (1) 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 (3) 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4. (4) 材料四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乾隆帝时平定回部贵族 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 将军,管辖包括 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展现了变革时代不同人物的 命运以及激荡热情的岁月。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 .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实行单一的平均分配制度
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材料二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  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台湾不是别人的部分,不是别人的地方政府,别人的一省,台湾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澳门,因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简言之,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2)指出材料二、三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有何不同?

(3)陈水扁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4分)

2)材料二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认为这个总路线能实现吗?(2分)

3)材料三出自哪一次会议?简要评价一下这次会议。(4分)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个原始农耕遗址的基本情况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材料三: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硌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怎样的统治状况?最终导致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2)结合材料三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12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将宪法日定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1982124日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现行的宪法。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几部宪法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第四部

 

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下图属于秦汉文化成就的是(   )

   

   A.地动仪                 B.曲辕犁                 C.筒车            D.罗盘针

1938年,丘吉尔演讲时说道:“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这句话针对的主要事件是

A.珍珠港事件                                     B.《九国公约》签订

C.慕尼黑会议                                     D.二战全面爆发

云南大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那么,你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