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观察下列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史记.商君列传》
评价新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对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进起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是怎样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
(3)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
就没有新中国。
她辛苦为民族,
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歌词《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 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实现这一主题而做的努力。
(3)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中国成立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以下是某同学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题目整理了一期黑板报,请你帮忙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72年美国总统基辛格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错误1: 改正
错误2: 改正
错误3: 改正
下图所示钱币出自我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旧中国,公路上跑的汽车没有一辆是我国自己制造的。连修理汽车的零件,也是从外国进口。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时期 D.改革开放时代
“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每当学校星期一升旗,唱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时,我们都会联想到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是
A.冼星海 B.聂耳 C.欧仁·鲍狄埃 D.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