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开始,每年4月24日被设定为“中国航天日”,它源于我国空间技术一项重要成就,即(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D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

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

得不到保障。”“文革”中,基本权利被肆意践踏,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是(   )

A . 刘少奇 B . 彭德怀 C . 贺龙 D . 朱德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 . 豪强地主横行 B . 官僚机构臃肿 C . 外戚势力膨胀 D . 宦官把持朝政
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中体现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

A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 . “兼爱”、“非攻” C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外国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 维新变法的成效
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 偷袭珍珠港 C . 莫斯科保卫战 D . 诺曼底登陆
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

A . 铁钱 B . 交子 C . 存折 D . 支票
从隋朝到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发明创造不断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业元年)发河南道诸洲郡兵夫五十余万,开通津渠(通济渠)……又发淮南诸洲郡兵夫十余万开邗沟……自东都至江都两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大业杂记》

材料二:唐朝在经济上的成就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之最,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一个时期。这期间的农业、手工业成就对后世影响颇深。

——《回味唐朝》

材料三: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宋史》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1) 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水利工程?你认为该工程的完成有何积极意义?
  2. (2) 材料二中唐朝的“农业成就”中的创新有哪些?你认为“唐朝在经济上的成就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之最”的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当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诗经》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中央集权制
宣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它(  )
A .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 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 D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革,是一种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家改革(或革命)名称废除旧制度领导人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黑人奴隶制 
    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 封建幕府统治明治天皇
  2. (2) 俄国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改革或革命对它们国家产生的共同积极影响是什么?

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以下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   )
A . 唐朝,鉴真传播佛教     B . 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C .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 D . 清朝疆域南至南海诸岛
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它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从幼年走向成熟。它指的是(   )
A . 中共二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古田会议

下图人物是          

20091029—31日,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凤阳举行。会上讨论的内容之一是朱元璋所做的

A.靖难之役        B.废除丞相制         C.修建了北京城         D.设置内阁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不同点是

       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

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总理衙门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

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 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

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