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朝前期人口统计图(图11)
材料二:唐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图为小史在古诗文网收集到的两首唐诗。
材料三:唐朝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大输出文化与技术的一个时期,同时也兼容并蓄,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之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吕思勉《唐朝大历史》
①经济的繁荣 ②医学技术的进步 ③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大量移民的涌入
材料一:汉武帝当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阶段,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人物 | 措施 | 主要贡献 | ||||
政治 | 经济 | 思想 | 文化 | 军事 | ||
秦始皇 |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① | 焚书坑儒 | ② | 派蒙恬反击匈奴 |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
汉武帝 | ③ | 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④ |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 |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 ⑤ |
材料一:
——(据许斌、邢晓凤主编《历史地图册•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从战国时期到民国初年,传统农业始终是中国农业的主流。顺着这条主流,精耕细作农业区从黄河中下游的早作农业扩展至长江流域的水田耕作。随着精耕农业空间的不断拓展适应变化了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技术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材料三:深刻剖析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相互关系,指出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和依靠广大农民,共同战胜强大的反动统治阶级;在充分认识土地之于农民的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源.
——摘编自陈洪玲、蒋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1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历史认识】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多次立功授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邱少云 D. 雷锋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