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贤臣,下列君主和贤臣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宋高宗——文天祥 B . 唐玄宗—姚崇 C . 宋真宗—寇准 D . 唐太宗—魏征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实现富国强兵
清初,清政府通过满蒙联婚加强对漠南地区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了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以及回部贵族叛乱,妥善安置回迁的土尔扈特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与五世班禅,并在西藏地区设办事大臣;在台湾地区设台湾府。据此可知,清朝管理边疆的特点是(    )
A . 建立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B . 对各民族一律平等 C . 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习俗与信仰 D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 (1) 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

  2. (2) 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 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 (3) 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 (4) “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某初中学生历史笔记记录着“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以上内容涉及的学习主题是(    )
A .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 走向近代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 .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 饲养家畜 C . 从事农业耕作 D . 人工钻木取火
如图摘自某学生的读书心得,他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A . 拿破仑对外战争 B . 俄国1861年改革 C . 日本明治维新 D . 美国南北战争
面对明末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清朝初年的统治者认为“国之大计”是(    )
A . 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 . 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C . 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D .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 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 B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外向型经济 D . 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希腊半岛上的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九年级教材上册

材料二:

时间

7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常规

请回答:

  1. (1) 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希腊的雅典达到全盛。请列举伯里克利当政期间所采取的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个能证明古希腊文化昌盛事例。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在该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哪一制度的特点?这一制度的形成与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 . 托尔斯泰 B . 凡·高 C . 贝多芬 D . 莎士比亚
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协调了对德的军事行动,会后苏军发动的对德攻势是(    )
A . 斯大林格勒会战 B . 诺曼底登陆 C . 中途岛海战 D . 柏林战役
下图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 . 1949年 B . 1950年 C . 1951年 D . 1952年
依法治国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叫什么?它是由哪一文明古国制定的?
  2. (2) 罗马共和国成立之初,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哪一法律的制定成为平民取得胜利的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罗马共和国最重要的机构是什么?
  3. (3) 《查士丁尼法典》是对古罗马文明法律成果的系统总结,下令编撰这部法典的皇帝是哪个国家的君主?中世纪的西欧人是如何形容这个国家的首都的?
文物·文明·文化

材料一:

材料二:文字具有我们无法了解的创造力。它在两个方面决定性地改写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其一是复杂的思考能力。口述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一个记录并能反复查看的方式,人类无法进行高等数学运算或是更复杂的哲学辩论。因此仅仅认为文字是一种为未来记录现代和过去的方式是不够的。至于第二点也很重要,当你用文字书写时,你并不只记录了巳存在的内容,还创造了新的实体——金钱、组织、政府、社会的复杂形式。文字是这一切的关鍵。

——约翰·瑟尔(美)

材料三:

材料四:2018年9月16日至18日,“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参会代表共分为6组,就“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古都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传承”、“古都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弘扬”等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地对话,共同研究古都文明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探讨保护与传承古都文化的有效路径。

  1. (1) 请依据材料一地图和文物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文字对现代文明产生所起的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说说这两件文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4. (4) 作为生活在古都北京的一名学生,请你根据材料四,从示例之外两个议题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古都文化保护的建议。

    示例:“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建议: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保持古都的风格和传统,体现古都文化的内涵,尽量保存好古都的历史风貌。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下列文物出土于安阳殷墟的是( )

A . 司母戊鼎 B . 编钟 C . 竹简 D . 马王堆帛画

、看图回答问题:

     

          鉴真                    玄奘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哪个国家?试举出两种道艺。(3分)

(3)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去哪个国家?后来这个事件成为哪个文学名著的蓝本3分)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成立

C.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世界两极格局结束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A.发展经济,避免战争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对付苏联的威胁                             D.提高欧洲的地位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