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残害中国老百姓 德国纳粹党残害犹太人
【明君的光辉】
材料一“水能我舟,亦能覆舟”“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教育的魅力】
材料二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明的互鉴】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阶级 |
土地改革前 |
土地改革后 |
||||
占有土地(亩) |
比例(%) |
人均(亩) |
占有土地(亩) |
比例(%) |
人均(亩) |
|
地主 |
217590 |
37.60 |
9.93 |
33546 |
5.80 |
1.52 |
富农 |
74073 |
12.80 |
4.71 |
24045 |
4.16 |
1.53 |
中农 |
197906 |
34.20 |
1.69 |
197906 |
34.20 |
1.69 |
贫农 |
68853 |
11.90 |
0.40 |
291609 |
50.39 |
1.54 |
其他 |
20253 |
3.50 |
0.79 |
31569 |
5.45 |
1.51 |
合计 |
578675 |
100 |
1.58 |
578675 |
100 |
1.58 |
——资料来源:《淑浦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①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
②富农利益得以完全保存
③中农利益没有受到损害
④贫农受益最大
【图说历史】材料一:如图
【文物学史】材料二:如图
【传说述史】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先。
——孙中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请回答:
(1)这是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15至16世纪,这次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请写出英国在这个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及一个代表作品。
(3)图中哪一条航路的开辟发现了新大陆(填字母),航海家是谁?
(4)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哪一航路的开辟让欧洲人实现环球航行的梦想?(填字母),航海家是谁?
(5)上述历史事件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②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③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国家政治体制
④唐太宗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下能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是① 购物 ②上课 ③ 看病④ 发邮件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④开发开放浦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北朝的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三国时的城市建业,就是现在的城市______。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材料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历史上哪次重要的会议?它是在何时召开的?
(2)在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一中这次会议与材料二中这个奇迹的出现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同志“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已成功解决了 ( )
A.台湾问题 B.港澳问题 C.落后问题 D.发展问题
今年是中国成立
A、85年 B、86年 C、87年 D、80年
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 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必须善于纳谏
C.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A.德国和奥匈帝国B.俄国和奥地利B.德国和奥地利D.英国和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