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许斌、邢晓凤主编《历史地图册•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从战国时期到民国初年,传统农业始终是中国农业的主流。顺着这条主流,精耕细作农业区从黄河中下游的早作农业扩展至长江流域的水田耕作。随着精耕农业空间的不断拓展适应变化了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技术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材料三:深刻剖析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相互关系,指出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和依靠广大农民,共同战胜强大的反动统治阶级;在充分认识土地之于农民的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源. ——摘编自陈洪玲、蒋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1)
根据材料一,观察地图,指出A、B两处先民培育的农作物。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基于此认识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的探索。
答案: A:粟;B:水稻。
精耕细作;耕作地域的扩展;农业技术的革新。
在认识到农民阶级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并且深入探索了土地问题对于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源;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