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我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   )
A . 糖类 B . 油脂 C . 维生素 D . 蛋白质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 ℃;

② 40 ℃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③ 40℃时,要完全溶解60 g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g;

④ A、B两点是甲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的溶液,要实现A到B的转化方法是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对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易成瘾,毒副作用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功能,冰毒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C10H15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 . 甲基苯丙胺含26个原子 C . 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 D . 甲基苯丙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1. (1) 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指出右图装置中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
  3. (3) 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可多选);
    A .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 .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 (4) 在研究“适于制取氧气的物质及其反应条件”的过程中,某同学完成了下表所示系列实验:

    序号

    实验

    能否生成氧气

    A

    加热高锰酸钾

    B

    加热二氧化硅

    不能

    C

    加热氯化钠

    不能

    D

    加热水

    不能

    E

    电解水

    ①根据实验A、B、C,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

    ②根据实验D、E,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是影响物质能否反应产生氧气的重要因素;

  5. (5) 将10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36g.试计算:

    ①产生氧气的质量;

    ②剩余高锰酸钾的质量.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B

除去FeSO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uSO4

加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CuSO4、HCl、MgSO4、NaOH

不另加试剂

D

除去H2中含有的少量HCl

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名称:a是,b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如果选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m”或“n”)端导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
  3.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还可以通过的措施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4. (4) 实验室利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则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所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如图相关性质实验,H中溶液变为红色,该反应文字表达式,I中产生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5. (5) 实验室可用A、E装置组合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 . 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C . 甲烷不与水反应 D . 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有关复分解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 元素化合价改变 B . 一定有气体或者沉淀生成 C . 元素的存在形态不改变 D . 中和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 (1)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然后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实验中集气瓶内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 (2) 由表中数据,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 (3) (实验反思)

    该实验能否将红磷换成铁丝,并说出理由:

  4. (4) 通过本实验还可以推断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主要气体的化学性质是
  5. (5) (实验拓展)

    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即在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 . 清除可燃物 B .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如图是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2)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3. (3) Na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4. (4) 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周期.
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的倾倒   B . 液体的量取   C . 点燃酒精灯   D . 滴加液体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银片、20%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取三种体积相同大小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步骤Ⅰ

步骤Ⅱ

将铁片、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将铁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试管中。

(分析交流)

  1. (1) 实验前将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的目的是
  2. (2) 写出试管A中反应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通过步骤Ⅰ和步骤Ⅱ,只能得出的结论是,为进一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补充一个实验,补充的实验方案是
  4. (4) (拓展延伸)

    实验后,大家一致认为对于实验中用过的金属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填“回收”或“直接丢掉”),其理由是(写出一条即可)。

利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2. (2) 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答出一条即可)
  3. (3)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杯水车薪”为什么不能把火熄灭?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C . 取用药品 D . 点燃酒精灯

如图表示一瓶氧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4)写出图中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  

回收废旧电池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回收碳棒

B.回收金属锌

C.防止汞、镉等金属造成的污染

D.为了收藏爱好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少量CO2和水蒸气),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4D装置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E装置与F装置位置颠倒,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                                 

反应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破裂 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