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它没有单位(判断对错);
原子的实际质量是有单位的,是克或者千克.(判断对错)
图A 图B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是。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老师提示,原溶液只可能是下列三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硫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同学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同学相互评价 |
甲 | 溶液变红 猜想①成立 | 乙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 |
乙 | 产生气泡 猜想②成立 | 丙同学认为:猜想①的溶液久置可能变质,加足量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结果 |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振荡 | 猜想①正确,且已部分变质步骤二完毕后,溶液中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有(填数字)种。 | |
步骤二: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大家认为该实验方案仍然存在缺陷,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完全变质,则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防止变质,该药品必须要保存。
①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②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有关问题.
(1)估计90℃下该固体的溶解度为 克.
(2)②点可表示将①点溶液降温到约 ℃,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
(3)③点可表示将②点溶液降温到40℃左右,有析出.
(4)③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④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②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归纳总结)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还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 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 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 m(前)、m(后)。 请根据图示回答: 甲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
,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 方法是 。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中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2)乙组同学研究了物质 W 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 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其中,x= g, W 的化学式是 。
(3)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 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
A.反应前后共有 4 种原子 B.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2∶3
完成下列各题:
(1)从某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pH ﹤7,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要改良此土壤,应向农田里施加 ▲ (填化学式)。
(2)下图总结了NaOH的性质:
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3)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__▲__,过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①酚酞试液与碱性物质如NaOH、Mg(OH)2等作用变红;
②活泼金属(如Na)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金属越活泼,生成的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 ▲ ;
(2)同学就向步骤3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是 ▲ ;
(4)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红色金属析出。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某种即热饭盒内部结构如右图所示。需要加
热食物时,让盒内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即可,此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0·禹州模拟)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写名称);“釜底抽薪”所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的原因是________(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它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可做散热材料
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D.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50g质量分数为38%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提示:2HCl+CaCO3=CaCl2+CO2↑+H2O)(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