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反应前 | 反应后 | |
NaHCO3/g | 锥形瓶+稀硫酸/g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
1.26 | 24.59 | 25.36 |
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序 号 | A | B | C | D |
液体A | 双氧水 | 水 | 石灰水 | 稀盐酸 |
物质B | 二氧化锰 | 氧气 | 二氧化碳 | 大理石 |
A.Fe
B.Al
C.Hg.
D.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 如图 1 所示,实验中 _________ ( 填字母 ) 对比说明燃烧时 _____ ( 答一点 ) 。
A 水中的白磷 B 铜片上的白磷 C 铜片上的红磷
(2) 如图 2 所示,将液体 a 滴入集气瓶中并与固体 b 接触,整个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 的现象是 _____ ,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3) 已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如图 3 所示,在空气中放置 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 _____ ;
② 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③ 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 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 ② 的原因 _____ .
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与假设】①含有KOH;②含有______;
③含有KOH、K2CO3; ④含有KOH、K2CO3和Ca(OH)2。
【设计与实验】
(1)大家认为猜想______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______。
(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不产生气泡,则猜想③不正确。
(3)乙同学依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继续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一定量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溶液 | ______ | 猜想②成立 |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交流与反思】
若将滤液M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_。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_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
②在空气中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 ”)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 __
右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图。
(1)请指出图中的错误:① ;
② ;
③ 。
(2)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
(3)以下是实验步骤,将步骤的序号按正确的先后次序排列为 。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检查气密性; C熄灭酒精灯 ;D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E收集气体 ;F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G从水中撤离导管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从水中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2分)
(5)请再另写出一种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