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 .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 . 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 . 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 .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与粉尘排放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 湿衣晒干 B . 冰雪融化 C . 钢铁生锈 D . 矿石粉碎
人体适量摄入下列哪种微量元素可以预防贫血(   )
A . B . C . D .
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 (1) 理论计算:1.26g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 (2) 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流程如图,请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过程中物质A的名称为
  2. (2) 杀菌消毒时加入的液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 (3) 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搅拌,如果观察到泡沫少、浮渣多,则样品为硬水。
  4. (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C . 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 . 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入体所需的氧气

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有(填仪器序号),选择的药品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 (3) 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除上述仪器外,另选仪器在如图2内画出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4. (4) 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 .

现有Fe2O3和CuO的固体混合物24g,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反应,将反应后所得的CO2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40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含Fe和Cu的元素质量之和为(   )
A . 17.6g B . 12.8g C . 11.2g D . 6.4g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5     B . 图片_x0020_100006     C . 图片_x0020_100007     D . 图片_x0020_10000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K+、Ba2+、SO42 B . H+、Na+、HCO3 C . Na+、Cl、NO3 D . Cu2+、Cl、OH
将mg碳和铜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的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 30% B . 27% C . 20% D . 15.8%
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取用固体粉末    B . 检查气密性 C . 滴加液体    D . 闻气体气味
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右图是研究水沸点随气压变化的实验。关闭止水夹,连接好装置,再将液体 A滴入试管②中,打开夹子,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物质B的组合可能是(   )

序  号

A

B

C

D

液体A

双氧水

石灰水

稀盐酸

物质B

二氧化锰

氧气

二氧化碳

大理石

A . A   B . B   C . C   D . D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汽油挥发 B . 火柴梗被折断 C . 玻璃破碎 D . 木柴燃烧
认真听课的宝宝们不可能不知道,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中,除试管外能直接加热的容器有(   )
A . 分液漏斗 B . 烧杯 C . 燃烧匙 D . 烧瓶
物质X可发生“X+CuCl2=XCl2+Y”的反应,则X可能是

A.Fe   

B.Al    

C.Hg. 

D.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 如图 1 所示,实验中 _________ ( 填字母 ) 对比说明燃烧时 _____ ( 答一点 )

A 水中的白磷 B 铜片上的白磷 C 铜片上的红磷

(2) 如图 2 所示,将液体 a 滴入集气瓶中并与固体 b 接触,整个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 的现象是 _____ ,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 已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如图 3 所示,在空气中放置 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 _____

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

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 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 的原因 _____

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与假设】含有
KOH含有______
含有
KOHK2CO3   含有KOHK2CO3CaOH2
【设计与实验】
1)大家认为猜想______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______
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不产生气泡,则猜想不正确。
3)乙同学依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继续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溶液

______

猜想成立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交流与反思】
若将滤液
M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_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_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

②在空气中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 ”)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  __  

右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图。

(1)请指出图中的错误:①                                                                    

                                                                    

                                                                    

(2)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3)以下是实验步骤,将步骤的序号按正确的先后次序排列为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检查气密性; C熄灭酒精灯 ;D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E收集气体 ;F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G从水中撤离导管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从水中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2分)

(5)请再另写出一种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