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化学性质相似
①浓硝酸的化学性质(写出一种即可);
②二氧化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
③判断X的化学式。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
”表示氯气分子,如图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仪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g | 30 | 3 | 6 | 8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g | 16 | m | 4 | 24 |
A .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是 7 : 1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丁一定都是化合物
100g 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B.加入10g 10%的M的溶液
C.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加入10g水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称量固体
某气体可能含有 H 2 、 CO 2 、 CO 、 HCl 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定含有 H 2 B . 一定含有 CO
C . 可能含有 HCl D . 可能含有 CO 2
甲与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甲溶液分解的产物与其它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A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甲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红色金属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蓝色沉淀属于 (填“酸”、“碱”或“盐”)。
对一个问题要多方面深入分析,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对下面的问题作出判断:经测定物质只 含有一种原子,判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中一定只含有同种分子 B.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该物质中可能含不同种分子 D.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