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
③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常混杂一种气体杂质。若检验该杂质用到的试剂是。
【提出问题】①白色沉淀A是什么?
②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①白色沉淀A是CaCO3
②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三种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 | 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 |
Ⅱ | 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 | 。 | |
Ⅲ | 另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 量的稀硝酸,再加入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①向步骤I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②小妮同学认为若将步骤I中的Ba(NO3)2 , 溶液换为B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你认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作出猜想)滤液A中含有的溶质
猜想1:氯化钠、氢氧化钠
猜想2: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3: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4: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①甲同学认为:通过自己的实验可知猜想2一定不成立,丙认为甲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
②从乙同学的实验可知:猜想2成立。反应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实验原理)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①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
②所加酚酞的作用是。
(计算):剩余浸泡液中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废料处理)该浸泡液利用多次后,最终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如:用稀盐酸调pH为中性后再排放。
| | |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B.铁丝能在 氧气中燃烧 | C.②③对比说明物质 燃烧需要氧气 |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④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物质的水溶液为蓝色,E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A物质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物质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反应说明了CO具有 __________(填“可燃性”、“还原性”或“氧化性”)。
兴趣小组在做完盐的性质实验后,发现一瓶碳酸钠固体可能混入了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此,他们对这瓶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分析及化学方程式 |
(1)取少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 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溶液A。 | ||
(2)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 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入过量的硝 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
| 说明该固体中混有硫酸钠,写出证明有硫酸钠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 |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于 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固体中 。实验结束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
【实验反思】步骤(2)中滴入过量的稀硝酸的目的是 。
【实验拓展】兴趣小组还想测定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体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为达实验目的,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 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
a.称量装置丙。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装置乙的作用是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醋 B. 食盐 C. 白糖 D. 植物油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 B. | 食盐用作调味品 |
| C. | 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用作制酱油 | D. | 乙醇用作燃料 |
为探究某干燥的绿色固体粉末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请回答:
(1)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二的步骤如下,其正确顺序是: ;
a、通一段时间的COb、继续通COc、熄灭酒精灯
d、待黑色变成光亮红色e、停止通COf、点燃酒精灯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考虑溶液中水的挥发)推知绿色固体的元素组成是 .
下列有关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酸中不一定含氧元素 B.碱中不一定含氢元素
C.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氧元素 D.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B.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锌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前者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说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不能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