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E的物质类别与其他五种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
B |
C |
D |
|
氧气 |
液态 |
液态 |
气态 |
气态 |
氮气 |
液态 |
气态 |
液态 |
气态 |
已知:①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MnO2+SO2=MnSO4;
② MnCO3、Mn(OH)2均难溶于水,MnCO3在100 ℃时开始分解。
反应Ⅱ需控制溶液的酸碱性,若碱性过强,MnCO3粗产品中将混有(填化学式)。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答出一种即可)。
今年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现在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Ⅰ.配制溶液:
(1)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 g,水 ▲ mL。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
(4)装瓶并贴上标签。
小明同学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
如图所示,请在右侧的空白标
签上填写正确内容;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C.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 F.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6)在实验中,老师观察到了同学们使用量筒的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向量筒中滴加水 B.读取水的体积 C.把水倒入烧杯 D.溶解
Ⅱ.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将该50g溶液转化为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 。(列式计算说明)
Ⅲ.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 ▲ ,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 的化学方程式 ▲ 。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 ▲ ,你猜想的依据是 ▲ 。
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1)如图甲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瓶子变瘪 .
(2)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 红 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
(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试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a(OH)2+CO2═CaCO3↓+H2O
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能见蔚蓝”,“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应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B.人走灯灭、节约用纸
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
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SO4 B.NaOH C.Al2O3 D.KM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