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A . 蒸馏 B . 活性炭吸附 C . 加入肥皂水 D . 过滤
你玩过塔积木的游戏吗?小明用六块积木A-F,分别对应碳酸钠、铁、硫酸、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钡。按照“物质能反应,积木就能叠靠在一起,不反应积木就不接触”的原则搭成如图所示形状。

图片_x0020_100016

已知E的物质类别与其他五种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E
  2. (2)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B-F的叠放组合中,能反应的复分解反应共有个。
  4. (4) 小美认为加一块积木X可以更稳定,X的名称是(不能重复A-F中的物质)。
滴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一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可以平放在桌面上 B . 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瓶中的试剂时,直接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挤捏胶头以吸入试剂 C . 使用滴瓶上的滴管滴加液体时,应使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不要使滴管和容器内壁接触 D . 所有的滴管用完后都必须立即清洗干净
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 . 观察气体的颜色 B .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 滴加澄清石灰水 D . 闻气体的气味
将m克红磷在含n克氧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p克五氧化二磷,则pm+n  (填“=”、‘‘≤”、“≥”)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涉及到四种物质 B . 原子的种类不变 C . 属于复分解反应 D . 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5:1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0

  1. (1) 写出C途径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途径属于物理变化,利用液氮和液氧的不同进行分离。
  3. (3) 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写化学式),起作用。
  4. (4)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填序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深冷法的原理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已知: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1. (1) 分离时,氮气和氧气的状态是(填序号)。

    A

    B

    C

    D

    氧气

    液态

    液态

    气态

    气态

    氮气

    液态

    气态

    液态

    气态

  2. (2) 将空气分离的过程涉及的变化主要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白色涂料中常添加二氧化钛(TiO2),其中Ti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4 C . -2 D . -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 (1) 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的温度为
  2. (2) t1℃时,将10g甲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将t1℃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的稀溶液,需加水g。
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MnO2+SO2=MnSO4

② MnCO3、Mn(OH)2均难溶于水,MnCO3在100 ℃时开始分解。

  1. (1) 反应Ⅰ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 (2) 流程中“操作”的名称为,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3. (3)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Ⅱ需控制溶液的酸碱性,若碱性过强,MnCO3粗产品中将混有(填化学式)。

  4. (4) 验证MnCO3粗产品表面附着有Na2SO4杂质:取样品少许,向其中加入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5. (5) 为获得高纯MnCO3 , 需选择“低温”干燥的原因是
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图片_x0020_957172931 ”代表氢原子,“ 图片_x0020_369086035 ”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441602081

A . 变化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 . 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C . Ⅱ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 . 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3 C . +4 D . +5
将下列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 . NH3 B . N2 C . CO2 D . SO2
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现在时兴的顺口溜“认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类要清楚。蓝色大桶可回收,变废为宝好颜色。绿色大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红桶垃圾最有害,电池灯管加药片。橘色大桶装其他,尿布旧物来安家。”说明垃圾分类正成为一种新时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废玻璃酒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为可回收物,放蓝色大桶 B . 废口罩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为可回收物,放蓝色大桶 C . 废不锈钢锅主要成分为单质,为可回收物,放蓝色大桶 D . 过期食品主要成分为有机物,为厨余垃圾,放绿色大桶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2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答出一种即可)。 

今年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现在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溶液:

1)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水   mL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4)装瓶并贴上标签。

小明同学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

如图所示,请在右侧的空白标

签上填写正确内容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C.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     F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6在实验中,老师观察到了同学们使用量筒的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向量筒中滴加水    B.读取水的体积   C.把水倒入烧杯           D.溶解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将该50g溶液转化为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列式计算说明)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      ,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 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         ,你猜想的依据是                    

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1)如图甲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瓶子变瘪             
2)取3mL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
    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试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329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能见蔚蓝,“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应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B.人走灯灭、节约用纸

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

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NaOH              CAl2O3              DKM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