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物理试题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 B . “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 C . 以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参照物,电视机内的运动员一定是运动的 D . 以赛场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的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④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为此,小明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图片_x0020_100034

  1. (1) 实验中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 (2) 对比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①;
  3. (3) 对比实验甲和丙,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猜想因素的序号);
  4. (4) 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③,须在把木块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无关)。
今年国庆长假后三天,雾霾盘踞北京城,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2.5μm=2.5×10﹣6m B . 2.5μm=2.5×10﹣6dm C . 2.5μm=2.5×10﹣6cm D . 2.5μm=2.5×10﹣9m
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蜡  玻璃  沥青 B . 蜡 铝 玻璃 C . 冰 铁 铝 D . 冰 铁 沥青
下列摩擦中,不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
A . 滑雪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摩擦 B . 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间的摩擦 C . 慢刹车时,闸皮与自行车钢圈间的摩擦 D . 手抓书本时,手与书本间的摩擦
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一种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和C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C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表一 柱体A  H=0.4米 S=0.01米2

实验序号

h(米)

P(帕)

1

0

6000

2

0.1

6200

3

0.2

6400

4

0.3

6600

5

0.4

6800

6

0.5

6800

表二  柱体B   H=0.3米 S=0.05米2

实验序号

h(米)

P(帕)

7

0

6000

8

0.12

6400

9

0.15

6500

10

0.18

6600

11

0.24

6800

12

0.3

7000

表三   柱体C   H=0.2米 S=0.06米2

实验序号

h(米)

P(帕)

13

0

6000

14

0.05

6200

15

0.1

6400

16

0.15

6600

17

0.2

6800

18

0.3

680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大声”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角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在用滑轮组把重物提升到3m高的房顶上。重物的质量为70kg,人的质量为65kg,双脚与水平房顶的接触面积为0.05m2 . 已知人匀速拉绳的功率为75W,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忽略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

  1. (1) 动滑轮的重力;
  2. (2) 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 (3) 提升重物时,人对房顶压强的变化量。
声音在25℃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下列关于声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 500m/s B . 3.8×107km/s C . 300m/s D . 5200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m/s;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 凝固 B . 升华 C . 凝华 D . 先升华后凝华
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 .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 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 . 相当于往左盘中加小砝码 D . 相当于往右盘中加小砝码
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飞机 B . 地面 C . 模拟气流 D . 他本人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这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火车的长度为   .

“猴子捞月”的故事中,小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 井有多深月亮就离水面多远 C .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按图甲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

⑵图乙是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别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甲为实线、乙为虚线)

⑶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造成甲乙实验数据图像不一样的可能原因是:

⑷在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沸腾时需继续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为了估测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 (1)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按在(“粗糙”、“光滑”)的水平板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

    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则大气压p=(用F、D表示)

  2. (2) 如果实验中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20N,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为10cm2 , 当时的气压近似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他们(“能”、“不能”)测出大气压,理由是
  3. (3) 无论怎样改进实验,用这个方法测出来的大气压数值总是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