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 柱体A H=0.4米 S=0.01米2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1 | 0 | 6000 |
2 | 0.1 | 6200 |
3 | 0.2 | 6400 |
4 | 0.3 | 6600 |
5 | 0.4 | 6800 |
6 | 0.5 | 6800 |
表二 柱体B H=0.3米 S=0.05米2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7 | 0 | 6000 |
8 | 0.12 | 6400 |
9 | 0.15 | 6500 |
10 | 0.18 | 6600 |
11 | 0.24 | 6800 |
12 | 0.3 | 7000 |
表三 柱体C H=0.2米 S=0.06米2
实验序号 | h(米) | P(帕) |
13 | 0 | 6000 |
14 | 0.05 | 6200 |
15 | 0.1 | 6400 |
16 | 0.15 | 6600 |
17 | 0.2 | 6800 |
18 | 0.3 | 6800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⑴按图甲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
⑵图乙是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别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甲为实线、乙为虚线)
⑶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造成甲乙实验数据图像不一样的可能原因是:;
⑷在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沸腾时需继续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
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则大气压p=(用F、D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