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八年级(初二)物理试题

要测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把一枚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B . 先测一枚邮票和一螺帽的总质量,再减去螺帽的质量 C . 先测出100枚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D . 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1)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 的力,使人前进.

  2. (2) 请在图1中画出拉箱子下坡时箱子受力的示意图.

  3. (3) 小雨同学体重为G1 , 他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G2、体积为V的物体匀速提高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浸没在水中)则小雨对地面的压力为          . (画出小雨受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象.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萘在AB过程中是态,该过程要不断热,温度
  2. (2) BC段表示萘处在过程,温度,但需不断热,这个过程用了 min,萘的熔点是
  3. (3) 萘在第8min时是态,在第15min时是态,在第25min时是态.
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4

  1. (1) ∠NOF是(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 (2) 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反射光沿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 (3) 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以下物理量中,光年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 . 长度 B . 时间 C . 温度 D . 质量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vb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⑴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⑵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

⑶B水平打孔、A竖直打孔;⑷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

A . (1)、(2) B . (1)、(3) C . (2)、(3) D . (2)、(3)、(4)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8个相同玻璃瓶内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 敲击音叉看到悬挂的小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 . “辽宁号”航母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都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

  1. (1) 如图所示,在容器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2. (2) 若左侧注入的是水,橡皮膜距离水面8cm,右侧注入酒精,橡皮膜距离酒精液面10cm,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的形状是 (选填“向左凸”“平的”或“向右凸”). 若将隔板上的薄橡皮膜戳破,静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是非晶体 B . AD段两种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 . BC段甲物质不吸热 D . AD段两种物质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如图所示,平面镜M1M2之间的夹角为Q ,一条入射光线与M1的夹角为25°,要使得这条光线经两次反射后能沿原路返回,则Q应为(   )

A . 25° B . 50° C . 65° D . 75°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 . 向A方向飘动 B . 向B方向飘动 C . 向C方向飘动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根据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内是     透镜,可以矫正    眼.(   )

A . 凸透镜,近视 B . 凸透镜,远视 C . 凹透镜,近视 D . 凹透镜,远视
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s他听到了回声,求:
  1. (1)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
  2. (2) 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选择自行车出行是大家喜爱的方式之一,自行车刹车时,是通过 来增大刹车片和钢圈之间的摩擦;自行车安装轴承是通过 来减小摩擦。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某同学将实验室某容器中装的同一固态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入同一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了10min,然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试管中物质的熔点比B试管高 B . A试管中物质的质量比B试管的小 C . A试管中物质被加热的时间比B试管的少 D . 第10min时,A,B两物质的状态不同
下面是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B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C . 冬天清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 北方的冬天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
            
  1. (1)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电流表的示数为A。体温计的示数为℃。

  2. (2) 从图中读出金属球的质量、金属球的体积大小,若该球是铁质空心球(已知 ),则空心部分体积是

       

下列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火车轨道 B . 锅炉水位计 C . 孔明灯升空 D . 用吸管吸饮料
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 (1) 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 (2) 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最近更新